明代画家莫是龙(字云卿,后以字行,改字廷韩,号秋水。)、董其昌,将山水分为南北二宗,以李思训为北宗。而吴彬这山水画轴却是以细匀的线条缛密地勾出,以线为主,赋色为辅,唐人用色表现的地方,吴彬则用线代替,而且线条也比唐人更细。似唐而比唐缛密,似北宋又比北宋清润,似南宋又比南宋柔细。吴彬诚心信佛,心静似古井水,故画技能随意舒畅,一丝不苟,确非心境狂躁者所能致也。姜绍书《无声诗史》卷四“吴彬”条载:“画法宋唐规格,布景缛密,傅采炳丽,虽棘猴玉楮,不足喻其工也。曾绘《月令图》十二幅,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九之类,每月各设一景,结构精微,细入丝发,若移造化风候、八节四时于楮素间,可谓极其能事矣,而佛像尤其所长。”
“天下名山僧占多”,以佛家弟子自居的吴彬在游览天下名山之时,总是首先造访佛寺,有时赠送画像。他画中之山水,幽僻、静谧、清纯、无尘俗之境,深受沙门喜爱。他画中的佛像相貌奇特,迥异前人,自立门户,敢于创造异于凡人的形象,暗示罗汉具有超凡脱俗的神奇法力,让信佛之弟子亲切地感受到佛在心中,即在眼前。且罗汉形象动态惟妙惟肖,无一雷同,个个个性鲜明、朴实憨厚,惹人喜爱。如徐沁《明画录》评云:“长佛像,人物亦秀洁,至写山水,绝不募古,皆即景挥洒,人谓其小幅擅奇,余看见盈丈之障亦殊之也。”到了晚明,道释人物画开始复兴,自然也涌现出一批主攻道释画像的宫廷画家,而吴彬与之比肩的好友画家丁云鹏(字南羽),这两人才是明代道释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无声诗史》卷四载:“(南羽)画大士罗汉,功力靓深,神彩焕发,展对间,恍觉身入维摩室中,与诸佛菩萨对语,眉睫鼻孔皆动。”
吴彬是晚明全方位的宫廷画家,作品传世较少,入藏清内府并著录在《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中共十八件,绝大多数已被国内外大博物馆收藏。如《五百罗汉图》,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作于万历十九年(1591)的《十六应真图卷》,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天目山图》,藏美国火奴鲁鲁艺术博物馆。作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的《层峦重障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馆。作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山阴道上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达摩图》立轴,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仙山高士图》立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愣严二十五圆通册》,画面有董其昌和陈继儒的题跋,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云蛮秋色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的《十八应真图卷》,原存青岛市博物院,后由比利时大收藏家尤伦斯夫妇收藏。《峰峦承秀图》,现藏福建省博物院。而作于天启二年(1622)的《罗汉图》、《岁华纪胜图》册,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群山列嶂图》,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勺园祓禊图》,由旅美华人翁万戈先生收藏。(按:翁万戈系清朝两帝师翁同龢之后裔。 2010年9月13日上午10点,翁万戈先生向北京大学捐赠明吴彬绘《勺园祓禊图》仪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捐赠仪式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主持,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接收翁万戈亲手将《勺园祓禊图》交到其手中,周校长特别为翁万戈先生颁发“北京大学教育贡献奖”。)此外,吴彬还有《明皇幸蜀图》、《临李公麟画罗汉》。作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乙卯的《宕壑奇姿图卷》(按:此图己于1989年12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场拍卖,以121万美元成交。)隆庆二年(1568),仿唐寅(字伯虎)《万松山卷》。作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的《安禅制毒龙图》。作于天启七年(1627)丙寅的《方壶员峤图》轴,藏于美国景元斋。另从天启七年(1627),明武英殿中书舍人,篆刻家胡正言(字曰从)辑《十竹斋书画谱》可知,收有吴彬所画《访菊图》及《文杏双禽图》。
吴彬绘制的《五百罗汉》,它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个个奇特怪异、不同流俗的罗汉形象,其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于背景的描绘多采用以虚衬实,以少胜多之手法,大胆舍弃众多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罗汉形象更加鲜艳夺目,栩栩如生。在线条造型,表现技巧这两方面,匠心独运,别出心裁,线条飘动流畅而不轻浮,舒松随意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示出这位画家娴熟的艺术驾驭功力。读者从吴彬塑造的五百个形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扭曲的罗汉身上,惊愕和叹服吴彬那鬼役神工的超常艺术魅力,感觉到这位莆籍画家确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力。吴彬所画的罗汉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弘扬佛法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吴彬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其人物个体的形态服从于群体造型以及宗教大画面的能力。他的画除了让人们玩味不已之处,还将人们的视线导入那清净无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里。”(见陈传实《中国山水画史》第七卷第七章第六节·吴彬)吴彬画佛像能取法于吴道子的线条,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调完整和谐,确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传世佳作。(未完待续)(黄祖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