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唐莆田人正干把豆腐制作技术传日本
【发布日期:2013-10-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宋代的《莆阳比事》、清代的《福建通志》以及《八闽掌故大全》、《福清市志》一致肯定:唐高僧正干俗姓吴,籍贯是莆田县人。
莆田宋代著名史学家郑樵在夹漈山著《通志》等书,人们就以“夹漈山”代称郑樵为“郑夹漈”、“夹漈先生”;莆田宋代著名大词人刘克庄居住在后村,人们就以刘克庄的居住村名代称刘克庄为“刘后村”、刘克庄著的书集(籍)称为“《后村先生大全集》”等hellip;hellip;
同样的道理,豆腐干装袋上的“黄檗山”是指唐朝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创建人、开山祖莆田人正干禅师。斯实是以山名(地名)“黄檗山”代称人名“正干”也。
至此,一句话:日本豆腐干装袋上的“黄檗山”是指正干禅师无疑。
莆田人正干禅师俗姓吴的证据:宋朝莆田人著名地方史(志)专家李俊甫的《莆阳比事》记载:“正干姓吴。”;清康熙版省志《福建通志·仙释·兴化府》记载:“正干吴姓。”一句话:正干俗姓“吴”是千真万确的。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豆腐(豆腐干)制作技术传日本的正干禅师具体是莆田哪个村的人呢?
涵江区的上俞村、墓兜村(梧郊村)世代相传制作豆腐,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这两个村传统以制作豆腐为生。笔者最近二次到上俞、墓兜(梧郊)两个豆腐制作村去了解正干禅师到底是哪个村的人,首先是了解上俞村有没有姓吴的村民,了解的结果是:上俞村没有姓吴的。第二步是到墓兜(梧郊)村去了解,了解的结果是该村大约有三分之一村民是姓吴。与宋《莆阳比事》、清《福建通志》所记载正干姓吴相吻合,这样就可以大致断定唐朝福清县黄檗山万福寺的创建者,开山祖正干禅师具体籍贯是今涵江区墓兜(梧郊)村人。
正干到福清县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后,成了黄檗山万福寺开山祖,正干以寺为家,长期居住在“黄檗山万福寺”,他把在家乡墓兜(梧郊)村所掌握的制作豆腐技术在黄檗山万福寺传授给了日本人(日本僧人)。日本人把正干禅师传授的制作豆腐的技术带回日本国,这样就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制作豆腐的技术传遍整个日本国。因此,日本豆腐(豆腐干)装袋上印有“黄檗山”是为了纪念豆腐(豆腐干)制作技术传日本的黄檗山万福寺创建人,黄檗山开山祖唐代莆田人正干禅师。
日本豆腐干装袋上的“黄檗山御门前”的“御门前”是什么意思呢?“御门前”应是日本国地名,如莆田的鼓楼前。御门前是日本某家卖豆腐(豆腐干)的地方。
日本豆腐干装袋上的文字总的意思:
之一,“唐传豆腐干”是:日本豆腐(豆腐干)的制作技术是由中国唐朝时传入日本之意。
之二,“淮南堂制”是:日本人纪念中国汉朝时创制豆腐的淮南王刘安之意。
之三,“黄檗山御门前”是日本人纪念中国唐朝时黄檗山创建者、黄檗初祖正干禅师将豆腐制作技术传到日本之意。
唐朝时莆田籍高僧、福清黄檗寺的创建人、黄檗开山祖正干禅师在一千二百多年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的豆腐制作技术传日本,可填补莆田地方志及吴氏族谱的空白。正干是莆田人的骄傲!是莆田吴氏的自豪! (续完)(林青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