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是中国木雕之城,其精湛的木雕工艺源远流长。图为一工艺企业木雕师在精心创作。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2013年11月15日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民生期盼。我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深入学习领会,理解把握。委员们结合莆田实际,为莆田深化改革建言献策。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委员,请他们谈谈各领域改革的看法。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文化人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市政协委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春阳谈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心潮澎湃:“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中全会关于文化改革的内容,对脚踏实地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来说,犹如一股春风一股暖流,让人满怀信心。”
在利好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乱象”,陈春阳对此颇为担忧:文化体制政策好了,一些利益商就会往文化里“钻研”,让企业贴上“文化”两字,然后向政府要政策,要好处。
商人变大师,土豪变学者。陈春阳多次参与文化产业调研,他发现,现在一些文化产业商人热衷“评”职称、“抢”荣誉,原来内里有玄机,比如只要拿到“工艺大师”荣誉,各种好处就随之而来:银行贷款优惠政策,拿土地优先政策等。
对于有限的“职称”“大师”名额,商人能够利用自己掌控的优势资源,轻而易举“评”上职称,“拿”到荣誉,从而拿到优惠政策。对于大多专心钻研技艺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而言,经商方面处于劣势,资金有限,拿不到多少“利好”。陈春阳认为,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培养文化艺术高端人才是不利的。
陈春阳建议,要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精神,严格把关商人评文化艺术职称、工艺大师荣誉,把党中央的好政策落实到真正从事文化艺术者身上,把有限的荣誉名额留给有成就的文化艺术工作者。这需要各级各相关部门落实好党中央的好政策,让荣誉名至实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鼓励优秀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时报记者 郑育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