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委、省政府确定莆田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区,是对我市的鞭策,为抓住难得的机遇,扎实推动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市民进组织会员就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文化建设均衡发展进行调查,认为我市城乡文化的差异性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地域文化的多元化。为此,市民进探索文化领域中实现“全城莆田、城乡一体、同城同权”的方法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推进文化建设均衡发展
市两宫一馆正在加快建设
我市文化馆、艺术馆6座,公共图书馆3座,博物馆2座。近年来,加大投入建设莆仙大剧院、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工程,这些文化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业务,且均设立在城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市民进调查发现,农民有一种普遍的认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娱乐活动却减少了。“搓麻将”、“迷信风”等不良风气在部分农村重新抬头,且带有普遍性。各级、各部门无法充分履行农村文化的供给功能,缺少引导、投入,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显得苍白无力。近年政府推出莆田工艺美术城、仙游工艺产业园、上塘珠宝城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并加强了基层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
目前,我市馆藏有10000多件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共计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48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6项,省级34项。文化遗产类的项目大部分集中在乡村,城区的文化遗存随着旧城改造,所剩不多;传统文化产业类基本汇聚在几大产业园区;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新兴文化服务类产业以城区为主阵地,呈现了地域性多元化的文化现象。
参考群众和文化方面专家的看法,就如何推进我市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发展,市民进提出建议:明确目标,制定适合城乡文化均衡发展的可行性标准。政府文化部门要从我市城乡文化的现状入手,开展文化资源调研,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起点规划莆田城乡文化的总体蓝图,克服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进行单向灌输模式,以城市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乡村特色文化,提升乡村文化品味,使城乡各自保留文化特色,互补发展,以此制定出适应城乡文化未来发展的行业标准和具体实施办法。
广泛宣传,统一认识,转变思想观念。要大力开展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的政策和工作目标的宣传活动,以文化人特有的、擅长的文化方式向广大群众灌输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鼓励城乡文化能人自编自导自演宣传城乡一体化文化发展方向的段子,特别要让广大群众清醒地认识城乡文化一体化不是一样化,不是对乡村文化的剥夺,让乡村农民从思想上认同立足于本土优良文化基础上的现代文明,自觉抵制丑恶和落后文化的消极影响,达到推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互动的良性发展。
对口扶持,纳入考核,有效推进设施建设。切实改变“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扶持、带动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城市文化单位对口支援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建设,使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农村文化室成为城市文化资源向农村有效流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规划先行,合理布局文化建设项目。要继续合理布局文化建设项目,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等,保障城乡群众就近共享文化成果,把综合文化站、文化室等建设成为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普及科技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载体。
重视人才,实现城乡文化可持续均衡发展。要重视全面普查城乡文化人才,建立文化人才档案,出台优惠政策留住人才,管好人才。鼓励和吸收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从事文化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材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休文艺工作者以及艺术院校在校学生参与到城乡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文化部门要定期举办业务和知识更新培训,实现城乡文化人才合理互动,保障城乡文化可持续均衡发展。(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