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圈灯(三)
【发布日期:2012-02-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凌明信

在我的记忆中,村里圈灯是生产责任制之后几年才出现的。三十年过去了,村里人对圈灯的那份热情依然不改。村里一些长年在外打拼的乡亲,他们迟迟没有出发,家乡民风淳朴,走在乡间小路上,吮吸清新空气,走亲戚,拜大年,这是一年中最幸福最温馨的时光。元宵圈灯一结束,他们纷纷提着行囊,出远门了。生活富裕的村里人越来越重视元宵闹花灯,花灯的款式在不断变革中,好多人家在灯笼中安装 起环保的电灯,花灯更漂亮了。
每年的元宵,村里老协会都会组织戏曲汇演,增添节日的气氛。戏台在村祠堂的附近,之前,这儿是一片良田,农闲时,这儿的地得到了简单的平整,搭起了临时戏台。周围是人口密集居住地,所以,每当演戏时,大家都早早地把长条椅搬过来,抢占观看的好位置。到了晚上,戏台的锣鼓声一响,村民们都从四面八方涌来。而戏台旁边的一些人家,他们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常常把戏台前面几排的黄金地带占尽,到了台上戏开唱的时候,他们还端着饭碗,站在屋檐下边吃饭边看戏,反正戏台下有座位等着他们。后来,村里在这搭了个非常像样的戏台,并在戏台前设置了固定的座位。琴瑟声声,锣鼓咚咚,演出开始了,乍开戏幕云中现,疑是瑶台月下逢。看戏看热闹,很多人对戏剧是门外汉,但也略知一二,比如:红脸忠,白脸奸,黑脸刚勇,老旦丑,正旦雅,花旦风流。台上你一斧我一刀,轿上来马上去,演尽人间悲欢事,唱出天上思凡情;座上无声已入神,台下观众都被戏中的情节深深的吸引了,台上笑,台下也笑,台上哭,台下也哭。个别观众为了看得更清楚,竟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挡住了后面观众的视线。他或她的这一忽然“冒尖”,逃不过数个正在台下维持秩序的老汉,老汉用竹竿轻轻地点了一下那位“冒尖”的人。看戏的人都知道这竹竿的用途,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乖乖地坐下来,周围笑声一片。
元宵期间的戏特别好看,村里人也把七大姑八大姨请来了,说是来吃“元宵饭”。以前,日子非常拮据,“元宵饭”只是一顿芥菜粥,最好的也不过是一大碗线面而已。但这已经足够了,赏花灯这才是最好的“元宵饭”。戏台的周围有好多摊子,卖油饼,卖零食,人们闻着香喷喷的味道,津津有味地看戏。身边的小孩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早被一股股香味勾走了,他们的眼睛老往油饼摊子方向瞟,油饼已让他们垂涎欲滴。一会儿,他们吵着要吃油饼什么的,大人此刻正被台上的戏所吸引,而且身旁也有亲戚在场,不好意思骂小孩不懂事春节里还想吃油饼,就掏出小票,让小孩自己去买。元宵夜,大人对小孩特别宽容,小孩的各种要求都会得到满足,这让小孩开心无比。大人对小孩好,对所请来的亲戚更是捧为座上宾,想尽一切办法让亲戚吃得好一点。大人把招待亲戚视为正月里闹元宵的一件大事,这可是一个面子问题。
元宵的习俗不断充实着,赏花灯、放烟花、看社戏只是元宵的一部分,元宵节其实还是一个民间文化艺术节。村里的祠堂中,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供品,其外观美轮美奂,如美人簪花,似花天锦地;其造形精雕细琢,栩栩如生,道道传神。那用竹枝支起的金羊浑身抹红,那白晃晃的胡萝卜被削成了一个倒圆锥形的莲花座, 那叠了近两米高的桔塔金灿灿的,而那印着福、禄、寿、喜字的红团,像一盆盆鲜艳的大红花装点着这个艺术世界。一室霞光,满堂春色,村民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丰收的果实雕琢成一个个造型,这些造型有活力,有张力,是他们心中愿景的一个化身。这么一道视觉盛宴,无论是村里人,还是他们热情邀请来的远方客人,都是啧啧称羡,仿佛走进春天的大观园,常常是评头论足,流连忘返。
元宵活动还在继续,而接下来的行傩,更是将正月里闹元宵民俗节目推向了高潮。行傩是人们欢庆丰收、祈求平安的盛大活动,热闹不凡。在行傩时,整个乡村处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挂着一块大红布,在自己家门口摆上宴桌,叠放糕果,并堆放着一捆稻草,不时地燃放着小串的鞭炮。有的人家搬来干燥的龙眼树干,在自己的家门口点燃一堆篝火。顽皮的小孩不时地往火堆里扔鞭炮,将燃烧中的木炭炸飞。小孩生怕招来大人一顿骂,扔完鞭炮后立马脚板抹油,溜之大吉。房前,屋后,井边,路上,妇女们穿上红色的节日盛装。到处皆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处处可闻笑话声喧,村庄里热热闹闹。这儿的气氛,这儿的鞭炮,只把人搅得心旌摇动。是呀,处处皆景,人怎么不会应接不暇呢?好客的村里人巴不得把附近的亲戚或城里的朋友都接过来,观行傩,放烟花,品好茶,玩玩牌,叙叙旧,踏踏青,逛祠堂,看景点——这实乃春光中一种幸福的享受,一种美妙的休闲!
行傩是从宫庙出发的。鸟铳的四声巨响过后,金鼓连天,响彻云宵。行傩队伍开始慢慢蠕动,人们争先恐后地围过来,看热闹,看表演,看方阵。行傩队伍中由好多个不同方阵组成,走在前面的是仪仗队,俊男靓女个个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们的笛声、簫声、唢呐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住。紧接在仪仗队后头的是老人方阵,由八位年纪相仿高度相当的老人组成,他们可是村里百里挑一遴选出来的,从他们的身上,依稀能看到他们当年英俊的影子。我的父亲也在老人方阵中,他头上戴着帽子,腰间扎着带子,手中握着木棍,这一行头让我差点认不出来。在接下来的方阵中还有一大群妇女挑着花篮,几位英俊的后生端坐在马背上,最吸引人的是队伍中的那位“孙行者”,他握着金箍棒,秀出种种让人捧腹大笑的滑稽动作来hellip;hellip;锣鼓唢呐齐鸣,鞭炮如雷贯耳。行傩队伍一路走来,沿途的群众纷纷端出茶水,捧出糖果和柑桔,让行傩的人尝尝。每次行傩回来后,父亲都会变戏法一般,从口袋中掏出一大堆吃的东西。父亲说,自己口袋都装不下了,只好把柑桔送给熟人吃。正月里,村里人常常互送一双柑桔,这是一种吉祥。
行傩往往持续两、三天,其行进速度如蜗牛爬行一样,几乎是三步一小停,这样大家就可以尽情观看。行傩不像圈灯,灯笼常常是跑动起来的,几条火龙一晃而过。行傩的行进线路很绵长,既走田埂,又走溪岸,还走山路,打破村庄地域界定,比圈灯路线要长数倍。这么长的一支队伍就这样,在乡村里走走停停,春风阵阵,锣鼓声声,行傩的人乐陶陶,观看的人喜洋洋。行傩过后,每家每户都把门前的稻草烧掉。
圈灯让人激动万分,行傩让人眼花缭乱。从正月中旬开始,闹元宵的种种活动一直持续到正月底。特别是正月底,各个村庄闹元宵活动结束后,附近几个村庄还要举行一次总元宵,那场面更是热闹非凡。热闹总要过去的。红日映溪水,风和草木荣,人们又开始闹春耕,抢农时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