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圈灯(四)
【发布日期:2012-02-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凌明信

圈灯是分田到户后的第三年开始举办的,也就是1983年前后的事,迄今已走过三十个年头了。那年春节前,当听说村里要在元宵节举办圈灯时,大人欢呼,奔走相告,大家只想快把这个好消息说一说,叫大家欢喜欢喜。我们小孩不懂得圈灯是啥回事,但从大人那喜悦的眼神中,我们一下子就读懂了答案:这一定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也肯定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不同凡响。母亲特意交待我去一趟村部的百货店,买了火柴和鞭炮。百货店里,买鞭炮的人一拨接一拨,很快,百货店里的鞭炮断货了。我算得上幸运,买到了一盒鞭炮。这一盒鞭炮一共有五串,每串有二十厘米长,价格是五分钱。除了买节日里大人用的鞭炮外,我又在百货店的门外,买了一大把小土炮。小土炮就像一颗颗糖果,春节里,我们的口袋中经常装着两种“糖果”:一个口袋装着剥开吃的糖果,另一个口袋装着用来玩的糖果。远远地扔出去,或狠狠地砸向地面,紧接着是“啪”的一声闷响——小土炮带给我们太多的快乐和惊奇。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来了,圈灯的队伍来了。村里人喜出望外,第一次看到写上家长姓名的漂亮花灯,第一次看到田野中小路上如火龙蠕动似雄狮跳跃的圈灯队伍,第一次看到一张张灯板拼成一个金灿灿的八卦,眼前这美轮美奂的场面美不胜收,大家只乐得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地连连点头。三年前分到了田,不久前用上了电,告别了煤油灯时代,如今又遇到了这前所未有的人间美景,最开心的当属大人,也就是以前的社员们,他们这会是乐观无忧,心情舒畅,仿佛得到了一个美丽世界的馈赠,一枕秋桂,梦里飘香呢!母亲今晚显得格外精神,她撕开那一盒鞭炮,每当一个片区的“头灯”过来时,她就燃放一串鞭炮,村里有五个片区,她手上有五串鞭炮,刚好够用。放了鞭炮后,母亲就往火堆里添一束稻草。圈灯的都是以前的生产队男社员,可能是第一次圈灯吧,在一些难走的地段,他们的动作中规中矩,花灯像大闺女上轿一样,慢慢蹭蹭的,但是在好几段开阔的马路上,他们也像独臂将军亮相露一手了。瞬间,花灯犹如一条吃辣椒烤火里外发烧的火龙一样左冲右撞,飞腾起来了。马路边人声鼎沸,欢声雷动,喜形于色的人们忙来观看。每个片区的“头灯”前,都有几个敲锣打鼓的老汉,围观人群的呐喊声和欢呼声一下子点燃了老汉的激情,他们锤砸铁钻,手中的锣鼓响当当。圈灯的人都是干过农活的好手,稻田里插秧,以退为进,而圈灯恰恰相反,只有进,没有退。此时的圈灯队伍,就好比船工撑船不用篙,放任自流,一泻千里;又如大部队的急行军一样,风风火火,气冲霄汉。这是气势奔放的火红的激流!
我们小孩也跟上圈灯队伍,跑着步,弯着身,从灯板底下穿梭着,并不时地从口袋中掏出“糖果”,往接近灯板的方向扔。圈灯的人冷不丁吓了一大跳,但他们也只能一笑置之,犯不着跟我们多费口唇。所以,圈灯的人常常是一心挂两头,一头是手中的花灯,一头是脚下的“糖果”。
自从第一次圈灯后,村里就有了吃“元宵饭”的说法,也同时有了“福首”的说法。乡村元宵期间的各项活动,包括圈灯和将正月里闹元宵民俗活动推向高潮的行傩,都由当年的几个轮值“福首”主持。在圈灯中,一个片区只有一户举“头灯”,在行傩中,一个片区也只有一户当“福首”。我们所在的片区有五个村民小组,总共有两百来户人家。如此算来,最后一户轮值举“头灯”当“福首”的,要足足等待两百年!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百年等一回了。当上“福首”的机会很难得,所以“福首”总是置办筵席,将亲戚朋友都请来,大家一道热闹一番。地上一声响,天空百花开;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那年,邻居的三叔公轮值“福首”,他自己又适逢七十大寿,既享有当“福首”的福分,又得到人生高寿,一生做好人,身闲心静的三叔公真是福寿双全!在他家中,敲锣打鼓,鞭炮齐鸣,热闹非凡。亲戚朋友挑着大红的礼盘,来为他祝贺。盘可以一个套一个,一担礼盘有十个盘,最底下的盘最大,最上面的盘最小,如此自下而上一个盘接一个盘套着,最后叠成一个金灿灿的金字塔,好看极了。每个盘中装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线面、红团、面龟、红布、香烛、猪肉、米糕、柑桔、鞭炮、筷子等,十分丰盛。母亲也准备了一大担礼盘,我们刚移民过来那阵子,就借住在三叔公家,他对我们可好了,而我们也一直将他视为一位近亲。在元宵活动中,几个当年的“福首”负责乡村庙会斋果的摆设,因此,三叔公的亲戚朋友又挑着礼盘上宫庙去了。元宵活动结束后,“福首”们带领自己的亲戚朋友,挑着一大担礼盘,拼命地往家里头赶,说是谁最先到家谁最有福。一场挑礼盘跑步的比赛开始了!你追我赶,前呼后应,这道特别的乡村风景,殊有情趣,惹人注目。礼盘挑回来后,再次摆放在厅堂上,像金灿灿的塔林。之后,作为“福首”的三叔公置办筵席,众人同乐。筵席散了,三叔公一家上下忙着收盘和回盘,就是象征性地从每一担礼盘中取出一点东西,如拿一双柑桔、一双红团、两双筷子、两束线面等,并回赠亲戚朋友一些礼品,包括在最上面的那个小礼盘中整整齐齐地放着两张“大团结”, “大团结”是用一张红纸包住的,类似于今天款式好看的红包。鞭炮又一次响起来,亲戚朋友挑着大红的礼盘回家了,小路上,田野间,溪水边,那装着礼盘的红布袋,像一盏盏红艳艳的元宵灯笼,在这春日融融的正月里,是如此的醒目。这的确是一道让人赏心悦目的流动风景线!
回味乡村圈灯闹元宵,其呈现出来的场面流光溢彩,尤其是花灯,像是在一条红色的河流中行驶一样,总能让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到了1990年,村里的小孩不再玩小土炮了,在元宵夜圈灯中,他们和大人一样,都热衷于放花炮。花炮有十二发、二十四发和三十六发的几种,小孩常常因手持花炮的姿势不正确,结果礼花洒落向圈灯的队伍,人群中一阵惊呼声。而出来圈灯的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甚至一副西装革履的行头,这是那个年代最流行的打扮。年轻人圈灯就是不一样,他们或提着或举着灯板冲锋陷阵起来,喝彩的声浪一阵高过一阵。这一大群年轻人的到来给乡村增添了不少声色。而到了新世纪,乡村的圈灯活动更加热闹异彩纷呈。圈灯的路径不断地向乡村的外围扩展,途经的大道小道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夜色下,道路上柔和的灯光铺在花灯上。宽畅的道路,亮丽的照明,给予圈灯的人极大的表演条件,圈灯场面更是精彩纷呈。而一路上,到处是蔚为大观的礼花,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是燃放烟花的欢乐广场。元宵夜的圈灯,如今已演绎成一道名副其实的文化盛宴!圈灯后,人们在农家洋楼里吃着火锅,喝着好酒,其乐融融。家家户户的洋楼上,那高挂的大红灯笼写满了种种祝福。
三十年过去了,家乡圈灯闹元宵的习俗经久不衰,并带给乡亲们一种岁月的情怀。在余音绕梁的乡村唢呐声中,人们见证了乡村文明的博大精深。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