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宏
在我家老宅院子的西侧,有一处南北走向的厢房。岁月更迭,几十年来,厢房几经“变脸”,真是“阅尽沧桑”!厢房只有两间,我记事时,它是家里用来堆放农具、柴草等杂物的。后来家里有头母猪要生产,母亲便收拾收拾,在厢房里铺些柴草,把待产母猪赶了进去,厢房变成了猪圈。
1979年的一天,大哥结婚了,这下可愁坏了父母——我家正房只有三间,东屋住着爷爷奶奶,西屋住着父母和我们哥四个,中间是厨房。显然,正房是无处安顿大哥大嫂的。无奈之下,家里把母猪赶了厢房,然后把厢房重新抹了墙皮,钉了窗户,修了房顶,贴上了大红喜字,厢房便成了大哥大嫂的新婚洞房。两间厢房本来就不通风,加上只有一个窗眼,冬闷夏热春秋潮湿,住在里面的滋味可想而知!1985年,我家承包的责任田获得了空前的丰收,打下的粮食有几千多斤!这么多的粮食往哪放啊?父母一时又犯了愁。恰好此时大哥大嫂进城打工,于是,家里便归拢一下,把厢房改作了粮仓。那年秋冬两季,父母有事没事总往厢房跑,看着满满登登的粮囤子,乐得合不拢嘴!——那可是全家人的希望啊!
1990年7月,二哥高中毕业后,想开一个家庭豆腐坊,挣些钱补贴家用。厢房遂被收拾出来,成为全村第一个家庭磨坊。从此,厢房里整天雾气腾腾,磨声隐隐,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被满眼血丝的二哥推到市场上。二哥的磨坊生意很好,当年就赢利6000多元。二哥用这笔钱扩大了生产规模,把厢房从两间扩至五间,增设了窗户、天窗和通气孔,屋里屋外也粉刷一新。2002年春,二哥揣着做豆腐赚来的几万块钱,在县城买了一处房子,建起了豆制品加工厂。厢房顿时冷寂下来。父亲看到村里的老少爷们整天蹲墙角、晒太阳,没有活动场地,于是将我家的五间厢房改成“乐民茶吧”:厢房内添置了桌椅、茶具、棋类、书报和电视,乡亲们可免费到“茶吧”内聊天、饮茶、娱乐。一时间,厢房内人头涌动,笑语声喧,乡亲们在这里谈天说地,读书看报,活动健身,真是其乐融融。
后来,我们相继成家,并先后在城市里安了家。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好,父亲甚至不顾年事已高,硬是在邻村承包了一个砖场。为了跑生意,家里买了台轿车,于是,2007年夏,五间厢房中的原来两间已被改作成车库。父亲整天开着车子东奔西跑,成了“爷爷级”的老板,既辛苦又风光。
猪圈、洞房、粮仓、磨坊、茶吧、车库,几十年间,我家的厢房一再“变脸”,“档次”不断提高,功能不断更新,可谓阅尽人间沧桑。如今,厢房依然矗立,只是不知道它明天将会作何“变脸”——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