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平
记得小时候大人给我出过一道谜语:“一个金瓜(南瓜)四根藤,两只狗子在塘边。”让我猜一农事活动,不用说,是戽水。当时家乡的村庄到处都是池塘小河,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每到干旱之年,经常看到大人提戽桶戽水抗旱。
戽水,就是用戽桶把水从低处戽到高处,戽桶的两边对称着各系两条长长的麻绳,池塘里面水有多深,这麻绳就放多长。戽水时,俩人相对着在塘边站好,左右手分别抓戽桶边的两条长绳。戽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戽的,假如你没这功夫,那绝对不要想把水戽起来,即使你将戽桶放到水塘里,你也不会戽起满桶的水来,且戽水的方向也不会达到你所想要的地方。期间,你得与对面的搭档双双躬下身去,而且两只手捏着的绳子必须控制得恰到好处,这样戽桶的前边才能形成一定的斜度,“唰”的一声扎下水去。戽桶进满水的一刹那,靠戽桶沿边的那条绳必须不失时机地往上提,待戽桶凭惯性升到一定高度时,靠戽桶底边的那条绳再用力往回一收,戽桶撤回来了,一泼水,水便从低处泼到了高处。
这样循环往复,两只手用力的轻重、缓急和方向几乎没有一处是相同的,略一走神,左右两手的配合就会出现误差;或如果俩人失去默契,那么水就戽不上来了,有时身体还会失去平衡,甚至跌个踉跄。熟练的戽水人功夫就不一样了,一俯身,一后仰,一萦手,一甩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招一式,有板有眼,那姿势优美极了,令人羡慕不已。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看村里的农妇挥动手臂戽水了,她们总是轻盈地摇动腰肢,双手灵活地一摆一摆,那戽桶猛一下扎入水塘里,然后又像条鱼一般钻出水面,并保持一种稳定的向上姿态,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一扬手,一桶满满的水便洒向了绿油油的稻田,每每此时,我都会由衷地叹道:“太美了!”
戽水必定有鱼。随着池塘里的水位不断下降,隐隐约约地可以看到许多鱼在池塘里不安地游来游去、上下跳跃,戽水人的神经就立刻兴奋起来,身上每个细胞都往外冒劲,情不自禁地加快了戽水的速度。当池塘里仅剩约两、三寸深的浅水时,各种大大小小的鱼都挤在浅水里缓慢地游动,有的已经搁浅在淤泥上,有气无力地摆动着尾巴;有的露着白肚子,一动也不动;也有的潜伏在淤泥中,做最后挣扎。这时,大家就停止了戽水,七手八脚地拿着脸盆、木桶,跳入小腿深的淤泥中捉鱼。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会将木桶和面盆装满。此时,大家已把所有的疲劳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人人脸上都充溢着激动和成就感hellip;hellip;
戽水是很累的,每每一天下来都会浑身酸痛。它也是一种非常落后的抗旱方法,后来,随着农村用电的普及和抽水机的出现,戽水这项农事活动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