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 亮
走进农村很少再看到草屋了,即使有也是零落在村子里的深处,破烂不堪无人居住,与瓦房、楼房比起来,显得极为不相称,如果再过几年农村的草房恐怕要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草房的离去,无疑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虽然草屋现在已被瓦房和楼房取代了,但居住过草屋的人是忘不了草屋的温暖。草屋是人们繁衍生息和赖以生存的地方,也是一个家,几百年来,祖祖辈辈都是在草屋子里生活的,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农村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渐渐地,瓦房和楼房才从城市走向农村。
在过去的农村盖几间草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时候农民家里没有积累,也没有自己的土地,条件好些的地方每户有几分私留园,土地归集体所有,凭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领粮糊口。虽然建几间草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也不是每户人家都能建起新草屋的。
那时建草屋占地,没有现在这么严格,只要是看好了地形,给生产队长打个招呼就行。建草屋和建瓦房楼房不一样,草屋虽然简单,但周期长。一般的家庭建三间草屋至少也得需要半年的时间,从打地基开始,然后一节节地踩墙。踩墙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打好地基后,拉来足够一节墙的土,围在墙基的周围,用水把土湮透,然后掺入适量的麦草,作为秧筋,反复的用脚踩,叉子翻,直到把土和麦草全部融入一体,形成草泥,才能开始踩墙。踩墙就像跺跺子,一叉子,一叉子地往墙上端,站在墙上的人,再一叉子,一叉子地往上摞,直到一节墙踩约一米高,厚度六十公分的时候,这一节墙才算完成,一节墙踩完后,得刷墙。那时侯的刷墙是没有标尺的,全凭刷墙人的眼力,如果刷不均匀,墙面很难成为一条线,不少踩墙的户因摞泥不均,刷墙技术把握不到位,造成推倒重踩。第一节墙踩完后,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风干晒透,待墙体稳固了,才能接下来再踩第二节和第三节。
踩墙是第一道工序。墙踩好了,只是一个屋框子,在屋框子的两头需要柖山,就砌磊屋山头。屋山头的砌磊使用的是土坯,土坯不用花钱买,土坯的宽与墙体的宽度一致,厚度约六公分,也是提前用土和泥掺少量的麦草,用标准一致的坯模子一块块地将土坯脱出来晾晒,然后再砌磊。屋山头砌磊完成后,整个草房的框架形成,接下来的工序是上梁,摆檩条,布秫秸笆等,新草屋建成。
那时,建房用工虽然不需要付工钱,但请来的亲朋好友建房,需要管饭,在自己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建房请人管饭,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草屋虽然窄矮,光线暗,通风差,但草屋墙厚,草厚,太阳晒不透,风打不透,有着冬暖夏凉的特点,再没有电器设备的年代,草屋是老百姓最理想的栖身宝地。
草屋的年代渐渐远去,但草屋曾住着我们一代代的先辈,虽然草屋已不知再是现在人的栖身之地,但草屋的历史还在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