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悦
最巴望过年的,莫过于童年。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新年从腊月底就拉开序幕,一直持续到元宵节。这期间,高潮是除夕。
除夕的晚饭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当我们兄弟姐妹开吃时,只有母亲,还在灶台上忙碌。这天吃饭是没有任何禁忌的,可以随意拣菜而不会被父母骂。吃完饭,我们跑出去看小伙伴,才知道家家都是一样的,整个世界变得喜气洋洋的。
回到家,父亲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崭新的票子,给了我们每人两元的压岁钱。拿到压岁钱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要知道当时我们全学期的学费,也只有两元钱。而在除夕的这天晚上,我们一下子就拥有了。母亲也没闲着,给我们每人一个红纸包。里面当然不是钱,而是年糕。一片一片地粘在一起,吃的时候一片一片撕下。一年只有这么一次,谁也舍不得一次吃完。母亲边发糕,边叮嘱,过年了,不能乱说话,说好话,一年就天天都是这样的好日子。实在想说话时,就吃年糕。母亲满脸虔诚,那是在困苦里对生活的期望。
那时,我们家还有一点特色,那就是发压岁书,这是父亲的独创,因为全村识字的人没几个,父亲是公认的知识分子,虽然他初中都没读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每人两本。是什么书呢,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小人书,是父亲以五分钱一本的价格租来的。我们兄弟姐妹后来都爱读书,跟这个不无关系。我们村,最早跳出农门的,就是我的大姐。后来,我们都相继通过读书,走出了家乡,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里。只有父母,依旧生活在老家。
现在,过年我也给孩子压岁钱,可是,怎么也找不到童年的温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