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学峰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还在上小学时就开始集邮。那时班里有不少同学集火花烟壳、邮票,互相影响兴起一阵集邮热。我们的书包中都装有邮票册,放学后便相互讨价还价进行交换。虽然当时那些被我们频频易手的盖销票许多现在看来已成废票,但我的集邮爱好正是从那时候培养起来的。
上初中时,我收集的邮票已装满两本集邮册。在我生活的小县城,那时还没有成形的邮品交易市场,于是县邮局的邮票、书报销售窗口,成了我最留恋和痴迷的地方。几乎每天中午上学前,我都要到那里去报到一下,看看有什么新到邮品和杂志。一方面我经常与同学亲友通信,一方面省吃俭用,每月买进新发行的邮票。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发烧”赶到市里的邮票交易点去交换、购买,一度还赚十几元小差价,弥补车票费用。初二的时候我的集邮册在学校被盗,整整伤心了半个学期。
那时候集邮,主要就是买些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因为缺钱,预订购买新邮票,先是订购单套,后来订购“四方连”。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逐渐有了收入,集邮的乐趣却渐渐远去。而一次家中失窃,包括邮册、服装在内的一批东西被盗,让我收藏邮票的恒心更因此少了许多。虽然不再用心去集邮,但习惯使我看到邮票仍会收藏起来。后来,随着信件的逐步消失,邮票也越来越少。
去年下半年以来,邮市在“猴票”带领下爆发出一波强有力的上涨行情,一部分存量少、题材精、消耗大的生肖票的价格翻着跟头往上涨,“炒邮票一年赚辆宝马车”、“一整版lsquo;猴票rsquo;能换一套房”等说法在邮市不胫而走。自1997年邮市大崩盘以来压抑了10多年的邮票商家和藏家终于扬眉吐气,放声疾呼“新一轮邮票牛市来了”。按照他们的说法,传说中的“民间游资”在去年炒完黄龙玉、黄花梨甚至葱、姜、蒜之后,今年将转战沉寂多年的邮票市场。
前几天,看到有人在交易邮票,我也凑上去说自己家里还有邮票。对方得知我只是1980-1990年的邮票为主,颇为失望地表示那些都不值钱,现在市场流行的是整版的邮票交易。是啊,我只是把集邮当做一种爱好,没有指望靠集邮赚钱。有些不集邮的人以为邮票越久越值钱,其实不然,物以稀为贵,邮票也是这样,贵在少而精。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年)邮票就是这样一枚珍贵的邮票。作为我国生肖邮票的第一套,设计精美发行量又少,所以市价一路上涨,一版《庚申年》邮票已涨到120万元,也就是说当初一版猴票80枚,每枚0.08元计6.4元,如今已增值近20万倍。这套邮票在我集邮时市价80元,当时很想买进,无奈囊中羞涩,所以一直无缘!这几天从网上看到报道,武汉一邮局职工上世纪80年代为完成销售任务,“被迫”用96元买下当时滞销的15版猴票,一放20多年,直到一版猴票已涨到二、三十万元才出手了几版,为两个儿子各买一套房,现在手上还有10版,不经意中竟然成了千万富翁。谁也没有先见之明,所以我等凡人要靠集邮、炒股之类富起来并不容易,那就保持平和的心态,自寻乐趣吧。
等我的儿子再长大一点,我会敝帚自珍地把自己的那些邮册送给他,告诉他自己曾经的成长故事,虽然现在的孩子已经很难理解为什么要贴邮票寄信,但那些曾经的快乐,可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