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石臼
【发布日期:2013-05-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凌明信

不知不觉间,两三个钟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回到集体厝时,屋子里热乎乎的,社员已把白糕蒸好了。
大厅中央的饭桌拼成了一大溜,满眼都是热腾腾的白糕,热气正慢悠悠地上升着。形态各异的白糕上,涂上了大红的、草绿的粉水,那大红的宛如山上的杜鹃花,一团团,一簇簇;那草绿的好比春日田野中的小青草,星星点点,不断冒出。按照村里习俗,接下来,来帮忙的女社员,用方形的大木盆,端着白糕,还有每户一大碗的炒米粉,分给相邻的两个生产队的人家。这些人家将近两百户,穿着红衣服的女社员,在小路上、田野间穿梭着。白糕和米粉,相当于现代人发请柬一样。到了晚上早些时候,每户都会派出一个人,到办喜事的人家中,把一个红封递上来。那时的红封,实际上就是贴对联的红纸做成的,非常简单。红封中包着两块钱,这是“明码定价”的,不能多,也不能少。来帮忙的人中,一人负责收红封,一人负责登记,这俩人是社员公推的,因为他们认的字多、写的字好。第二天中午,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吃喜酒了。吃完喜酒的人们久久不想离开,想参观新娘子的自行车、缝纫机、新手表什么的,嫁妆一定要看个够。曲终,而人们不想散hellip;hellip;
正月里,乡村的小路上熙熙攘攘,人们忙着为亲戚或生产队的社员祝寿。大家荡漾着春风,挑着大红的布袋,布袋中叠放着一盘盘的礼物,其中,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的是白糕。那成百上千的红布袋,像一盏盏红灯笼,在金黄的油菜花旁,在希望的田野上,来回穿梭hellip;hellip;
如今,情况变了,不能再照老皇历办事了。这个以白糕作“请柬”的习俗,已经被破得差不多了。村里人打电话、发短消息,通过这种方式,通知亲朋好友来喝喜酒。而去喝喜酒的人,他们的红封不再是昔日的两块钱,而是五十块钱,甚至一百块钱。另外,做喜事的主人,他们要么把厨师请上门,让乡下人品尝到城市酒家中的拼盘,要么把酒席办到了酒店,再也听不到舂米和推磨的声音。
“咚咚咚”,童年时代的舂米声,依然清晰的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中。后半夜,我常常被外面的舂米声吵醒了。这富有节奏的舂米声,不仅打断了我的睡梦,还让鸡笼中的公鸡提前打鸣了。“咚咚咚”,夜色下的乡村,这声音是那么的清脆悠扬。在这首古老乐曲的伴奏下,迷迷糊糊中,我再次进入了梦乡。在梦乡中,我看见一大堆的妇女,她们边舂着米边讲些笑语,这两、三个钟头的舂米时光,她们显得无比的轻松而随意。她们不时用小葫芦瓢扒匀臼窝中的米末,再用细布和小米筛子筛一筛,把那些没有舂碎捣烂的碎米重新放进臼窝。在轻快的笑语中,她们舂了一个上午的米,但她们不觉得累。舂米,这是她们享受快乐的时光hellip;hellip;
石臼,除了被用于舂米外,社员还用它来捣“花生箍”。榨花生时,稻草和花生残渣被压成了一节节生硬的箍。社员用“花生箍”来搓衣服,也用作钓鱼的诱饵,他们把“花生箍”放入石臼中,辗成细粉,把细粉撒在池塘、小溪的水面上。香喷喷的诱饵,水中的鱼纷纷从不同方向追逐过来,它们津津有味地享受着。一会,水面上便漂浮着一大堆奄奄一息的草鱼。看着草鱼不断地在水中冒出白泡,渐渐地在水中挣扎着,最终精疲力竭,乖乖地浮出水面,社员大喜过望。春季鱼肥,社员往往是满载而归,乐不可支的。社员用石臼砸“花生箍”,我们就用石头砸;他们选择池塘下手,我们选择水沟撒细粉,水面上照样是草鱼一片,真正是举手之劳,比我们用鱼竿钓鱼效率高多了。
岁月一晃就消逝,当我站在时光的岔口时,童年时代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除了舂米用的大石臼外,还有一种小石臼,几乎各家各户都有。从这一点来看,石臼更像是记录那个年代的语言符号。这种小石臼只有十来厘米高,重量也不过十来斤。这是浓缩版的石臼!小石臼的用途包括:捣花生,捣草药。社员经常把花生捣碎,有时捣得不烂,就用来做肉米饭的佐料,有时捣成细粉,要么掺水后煮熟,成为一道菜,要么加入米糊中,喂着婴儿吃。
更多的时候,这种小石臼是用来捣草药的。社员干活时,我们玩耍时,经常会受伤。所以,一旦有伤口,大家就会去溪边或池塘边,捡拾一种草药。这种草药,长得和落地生根很相像,花朵的大小、形状也完全吻合,唯一的区别是,草药的花是白色的。因为大人经常带着我们去,所以,我们能在茂密的草丛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草药。草药洗干净后,放入小石臼中,先捣几下,草药成了一堆草绿色的烂泥。 接着,往石臼中加入一丁点煮烂的米粒,又捣了几下。把这味捣好的草药敷在患处,过不了几天,伤口便好了。这个处方,是大队那位赤脚医生传授给社员的。社员用最原始的土方,医好了自己的伤。石臼做为时代的见证,装盛着我们珍贵的记忆。
石臼,为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时代背景,让艰苦奋斗的精神穿越时代长青。如今,随着乡村集体厝的日渐消失,那些在大门前,忠诚地站立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石臼,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已是销声匿迹了,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湮没在被人们遗忘的某个废墟中。有谁还愿意,把这两、三百公斤的庞然大物,搬进自己漂亮的小洋楼? (续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