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 子
1971年底,我们曾配合涵江镇政府赴萩芦、白沙、庄边、大洋等山区演出,慰问在那里的上山下乡知青。记得当时是农历十二月,天寒地冻,台上我们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被冻得脸色发青、嘴唇黑紫,但我们坚持在山区进行了长达十几天的演出。演《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六大嫂挖地道》等节目,每个节目我们都斗志昂扬,给当地村民和知青送去了欢乐和温暖。黄群阳、黄文香等老师肩负千斤重担,生怕我们的身体在山区受不了,在生活上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一个倒下去。1977年初,莆田县外度引水工程动工,宣传队受命前往西天尾洞湖口“安营扎寨”,编排短小精悍的节目,特别是方言快板,为前往外度引水工程的各企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和民工“加油鼓劲”。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天不亮就起床,中午不休息,冒着烈日排在公路两旁,打快板、说唱方言等,宣传外度引水工程的好处,歌颂好人好事。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其贫瘠的年代里,我们这支小小的宣传队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无限的精神欢乐和文化享受。
我们还曾到东圳水库、九华农场、外度渠道演出,慰问工人和农民;我们还曾到三山和后卓部队、三江口水兵大队、黄巷坡军营慰问军人。涵江所有街道、农村、机关单位都有过我们的歌舞掀起的热浪。我们还参加了县文艺汇演,得到好评,大剧照挂在古谯楼前。
我们个个动手能力强,每到一处都自己化妆,自己的演出服装自己保管,没有任何娇气、傲气。姚庆琳等老师自做大刀、枪械等道具,陈鹤和王鹏飞画起布景,还有的老师自己动手做谱架和乐器。由于宣传的经费有限,我们演大型歌舞和样板戏的很多服装是用“尿素”袋、麻袋染色制成的,但穿起来也很像模像样。有好多节目的服装,还是我们到处借来的,但有时很难借到合身的,只好将就穿着。
黄群阳老师籍贯新县广宫,他于1973年初调回到新县广宫中学当校长,因为割舍不下和他的感情,1973年盛夏,我们十几位同学半夜从涵江新村出发,身背行李,冒着酷暑,爬山涉水,经过梧塘,越过萩芦溪,翻过白沙岭,一路上嬉戏、打闹,一首接一首地唱歌,唱样板戏、唱语录歌,甚至唱咱们的地方戏——莆仙戏,一路歌声一路笑。沿途休息时,我们采摘山上的野花,扎成环,带在头上。我们很多同学走得脚底都起泡了,仍咬着牙继续前行。终于在第二天下午到达广宫。我们脚肿疼痛,筋疲力尽,但我们很兴奋,因为我们完成了一次小长征的壮举。在广宫的一周里,我们进行了两场演出。我们在农家大院前演出,当地村民在四周点起煤油灯为我们照明演出。我们白天还和村民上山打柴、田间劳作,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我们住在中学的教室里,有天半夜,女宿舍遭受窃贼骚扰,几个同学吓得大声哭叫,住在隔壁的黄老师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窃贼被赶跑了。他整个晚上陪伴、安慰我们这些惊魂未定的女同学。接下来的几个夜晚,他和男同学彻夜巡逻,保护女同学。
当时排练、演出虽然占据了我们很多时间,几乎成了我们的“专业”,但空余时间里,我们坚持参加学工、学农、学军活动,这倒也体现了今天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宣传队的前后台同学,在经常深入农村、工厂演出的同时,还参加农村的田间劳动和工厂的生产作业。我清楚记得一次参加莆田县合成氨厂锅炉车间的推煤渣劳动。当时是盛夏酷暑,在半个月时间里,同学们在火辣辣的锅炉边铲煤渣、推煤渣、筛煤渣,满身乌黑像非洲人一样。劳动之余,大家跳起了“亚非拉人民反对美帝”之舞,不少男同学累了、困了竟倒在煤堆上睡着了。那期间,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好锻炼。毕业后,宣传队同学们纷纷走向社会,但是莆六中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那种勤于学习、吃苦耐劳、孜孜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永不褪色,不少人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了,也有人当兵服役,也有人招工进厂,也有人下海经商,也有人走出国门在国外打拼hellip;hellip;
斗转星移,四十五载过去了,时光悄然带走了我们青春年少的光阴。四十五个春秋,不仅跨越了两个世纪,也跨越了我们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转折;不仅承载了我们不尽的牵挂和永远的感念,也记录了我们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四十五年来,我们没有辜负岁月,没有辜负老师的教诲,没有辜负妻儿老小的期盼。岁月带走了我们无悔的青春年华,却为我们留下累累的硕果。
四十五韶光萦梦里。每忆莺歌燕舞,万千乐事注心头,欣看李艳桃浓。而我们永远怀念那激情燃烧的青璜山岁月。当我们回到母校,总会在青璜山的古松下听到那青春的歌声在回响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