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雄伟
骄阳似火,盛夏七月,亦是花生收成的季节。前几天,驱车下基层,环岛路边上树荫下,乡亲们三五成群地围着采花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此情此景,不禁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hellip;hellip;
那个年代,物质还是相对贫乏的,因而至今对花生我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感。每年放暑假没几天,父母就要开始计划收花生。勤劳的祖父开荒了好几片山丘地,因而家里种了较多的花生。为了与乡亲们错开收成高峰期,母亲总会提前拔花生。
那时,交通工具只有板车,矿泉水还是奢侈品,我们总是带着一大壶的开水,提着饭盒去地里劳作。拔花生虽是容易的事,可是花生梗里尽是小虫烂叶,也不好“操作”。拔完后我们还得将它们堆叠成捆,然后装上板车拉回家,真是“粒粒皆辛苦”。
花生拉运到家中院里,母亲便迫不及待地将它们采撷下来,有时还要秉烛“加班”,若其堆放太久或遇雨天发新芽,一切都将功亏一篑。采撷时,母亲总要拿两个篮子,分优劣。劣品是犒劳我们的,煮着给我们日后当零食,而优品是准备拿去榨油的。采撷完,还得将它们拿到井边一遍又一遍地冲洗干净,而后朝铺夕收地不厌其烦地晾晒,最烦腻的是还得时时看老天爷的脸色。
等花生晾晒干后,父母又得赶着去排队榨油。那时方圆几里才一个榨油厂,父母总要赶在黎明前,拉着沉沉的花生去排队hellip;hellip;榨油前花生要用煤炭烘干,炎炎夏日加上高温,总让人挥汗成雨。生活的艰辛总在点滴里写照着。
多子女的家庭生活不易,父母为了补贴家用,在开学前总要挑着花生油和一些熟的花生去售卖。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总是抱怨连篇。
时过境迁,父母年迈了,当年的花生地也已不复存在了,但那时的情景亦成为深深的记忆。而今,面对着花生收获的季节,我的心里总是游荡着一缕对艰辛生活的深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