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文
上梁不正下梁歪。意思说的是,大人怎么做榜样,小孩子今后也会怎么样。所以,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相对会比较注重从小教育、栽培孩子,而家庭贫穷的人家,根本无法管顾自己的孩子,更别提教育教养了。邻居一位退休老大爷,曾经教育他的孙子们:“扫厝扫厝边,洗面洗耳朵边。”在莆田方言中,扫厝,即扫地;洗面,即洗脸。厝边也就是墙角或者门后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反而垃圾堆积,别人看得见的地方,纵然扫得再干净,但这些细节却能影响全局的印象。洗面洗耳朵边,每天我们洗脸的时候,一般都能很容易擦得到正脸,洗得干干净净的。反而是耳廓后边最容易被忽视,往往经久累积变得很脏。特别是小时候,我们这些被放养的孩子,随便在泥土里摸爬滚打,浑身上下没有不脏的。加上父母很忙,没空帮我们收拾卫生,我们每天给自个儿洗脸,也只是草草了事。时间一久,我们这些野孩子的耳廓后面、脖颈处经常会结出一层污垢,泥土那种乌黑的颜色与黄色的皮肤极不协调。只要用力搓一搓,上面的污垢就会变成一条条的泥土掉落下来,这一条条的泥土被我们称之为“老鼠仔”,越脏的孩子,身上的“老鼠仔”越多。说者无意,要他听的人也无心,倒是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我,竟然脸红耳热,感觉羞愧得无地自容。因为当时自己耳朵后边的一片泥垢能搓出好多“老鼠仔”,这让我意识到自己平时扫地时粗枝大叶的态度,的确做得很不到位,那一刻,我感到十分羞赧,真的是“颜面扫地”。
从那以后,老大爷的那番话,像一根细细的针一字一字地刺在我的心上,到现在记忆仍然是十分鲜活。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认真、细致地干每一项家务活,收拾好自己的个人卫生,培养勤快收拾的习惯。每次看到从细节处着手之类的话语,我都会想起邻居老大爷的这句话。“既然要打扫,何不打扫得干净透彻点呢?”我想自己是十分幸运能聆听到老大爷的那番话,若不是那番话,我想自己可能不会有现在的改变,而依然是人们眼中的野孩子。“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让我感受到一番别样的优雅。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幅如画般的居家素描,顿然呈现眼前,家居清洁、干净,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吧。《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便嘱咐,事无巨细,每一天都从扫地开始:“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地,见微知著,显现出大丈夫的凛然气概。古语有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孟德斯鸠说: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我想,做人,更多时候要擦拭自己的心灵,勿使惹尘埃咦。
年终岁尾,一年一度的家庭大扫除——“扫巡”又要开始了。按照习惯,母亲会先自制一把长柄扫帚,拿一扎收成过后的稻草,用红绳子捆在一根竹竿上,这种特制的扫把能够触及高处的地方,里里外外扫去屋顶、墙壁的灰尘、蜘蛛网等。然后把家里的橱柜、眠床都搬出来,用水冲洗,接着就是床单、被套的大清洗,并趁着当天难得的大阳光,晾晒一番。一家人个个挽起袖子,大施拳脚,干得热火朝天。
我曾经特意去问过母亲,她回答我说:“自己的孩子怎么会不疼爱呢?”听着这样的回答,我才笑逐颜开,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没人疼、没人爱的野孩子。当年白手起家的父母只是太忙、太累了,根本无暇顾及照顾孩子,不得已才放养。如今照顾他们的孙辈,那待遇岂会输给富道人家?正是应了那句话:“敝帚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