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小军
那年是1997年,我17岁,录取通知书是在县教育局领到的。接到那个信封时,心中有几许欣喜还有几分感慨。可打开师范录取通知书时,我哭了。看着上面的数字,我再也欣喜不起来了。我知道自己的家境是无论如何也不允许我读下去的。
1997年,那时农村教师的待遇还较低,平时要好的同学因为听说我要报师范而投以复杂的眼神,有不屑也有不懂。老师更是用前途用实例力挽,然而我在泪光中铁了心,所有的心里话只留给了那本红色的日记。
毕竟家庭困难。更重要的听说那年的师范是最后一年安排工作,这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诱惑是极大的。毕业后就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比什么都好。用父亲的话说,哪怕穷点,总比种地要好。于是我含泪舍弃了高中走了这条捷径。可是那年有我这样想法的人数不胜数,所以尽管老师不希望,好多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在志愿书上填下了师范。结果那年师范的录取分数线挺高,甚至远远超过了高中线。
也是那一年,中国高校实行全面招生并轨,允许高校收费,虽然我考的不是高校,仅仅是一所小小的师范,但因为不是统招,学费也是贵得吓人。回到家,我极其困难地将录取通知书交给了父亲。我知道上面那几千元对这个家意味着什么。我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可是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尽管父亲接过通知书的手是微微颤抖的。父亲只问了我报到的日子。
那时家乡已经有人开始培植木耳。那是一项极为繁琐极为脏累的工程。因为还停留在手工模式,从配料、办料、装袋、蒸袋、接种、划袋、挂袋到长出木耳,再到木耳的采摘、晾晒、入包,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耗掉相当多的体力。哥哥曾粗略算过,一个木耳袋从装袋到收获要经手20余遍。接到通知书时,我家已经收获了几大包。尽管木耳的价钱一直在上升,我家那几大包还是头茬,质地良好,但父亲还是以低价卖掉了,为了争取时间。母亲也在那个炎热的暑假跑遍了所有亲戚,借到100、200、500元都行。钱父母一直让我守着,我装在枕头里,时常算算离通知书上的数字还差多少。可是到了报到的前几天,钱还是缺了1500元。
我不忍再看父母焦灼的眼神、疲惫的表情,我流着泪说我不读了,父亲当即就把我狠狠训了一顿。父亲从没有发过那么大的火,父亲说:“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让你把书读完的。”我的眼泪流得更凶了。泪眼中,我依稀看到,父亲的眼睛,其实也是红的。
我如期报了到。毕业后才知道父母贷了高息款,因为那时父母才吁着气说终于还完。
三年师范我念得很辛苦,但很充实。当我想要奢侈时,父母那年暑假的焦灼与疲累就浮现在眼前hellip;hellip;十几年过去了,想起那年的通知书就想起那个暑假父母的眼神,想起那几包凝聚父母血汗的木耳,我便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