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怀中
散文集书名,有几本带着“月”色。如《年年今夜》采自“年年今夜,月华如练”。《月色撩人》《月满西楼》更加明显。那些年,常到北京开会,往往下榻京西宾馆的西楼,我很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词中的“月满西楼”的情景,便取为书名。更深层地说,“月”往往和往事相连,岳飞流传千古的《满江红》词中出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的平生征程,和“云”、“月”分不开。李后主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秋月”和“往事”直接勾连。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我的散文往往写往事,写人和事,大抵有故乡的乡情、乡愁,有抒写“八闽大地”的风情,有描摹“大江南北”,即是省外所到名山胜景,有追记“异域他邦”的散文,还有参加国际学术、艺术研讨会所写,如一组英国剑桥的散记、访问英国牛津大学的散文,《澳大利亚悉尼印象》系参加第22届艺术和传播大会所记。另一些是带团出国访问,如到菲律宾、日本等。更多是受友人邀请或自费出访,如赴欧洲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奥地利、意大利、比利时、梵蒂冈等8个国家所写。
散文中还有一些悼念文章。他(她)有的是领导、著名人士、亲朋好友等等。
前些年每年都在老书画家吴老的组织带领下,到浙江金华一带采风、办书画展,金华市委宣传部为我出版散文专集《放情婺州》,吴老称这一团组为“放怀”书画家一行。还在金华举行首发式、签名仪式等。
还值得提到的,是这些年请我写序的作者越来越多,上自省委领导,下至平民百姓;上自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十多岁的学生,我把序写成类似散文,也收进散文集中,另外出版《书城旅踪》专书。人所皆知,写序是件“苦差事”,有人写文章感叹“写序难”,这里所耗的精力可想而知,只有知己者懂得其中甘苦。
前几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岁月匆匆》,是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的项目,正如书名所标出:岁月恰如流水匆匆而逝,我的散文是生活的厚赐,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它得助于文化清泉的滋润,发自有感世界。散文脱不了一个“情”字,“情”与“景”构成情景交融,“情”与“理”结合,便含有哲理的思考,“情”与“趣”渗透,就有“理趣”的韵味。它是岁月流逝中留下的心痕足迹。许多往事早已忘却,我从散文集寻找到。
近年来,参加“走进海西”大型纪实文学丛书的采风,新近出版的《山海交响》散文集,收进我6年来采风所写的将近50篇的散文,它们都是写八闽县、市、区风采、风貌、风情的篇章,有人写评论文章,题为“描写特色文化,喷射文化魅力”,确实这本系列散文,地方文化特色浓厚,文化底蕴较深,富有文化力度。“纪实性强,是散文集的一个特点,它是lsquo;走进八闽大地rsquo;的各个县市区采风成果,很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回顾这些年采风团足迹遍及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域,也特别欣慰。”
感谢有关出版社和读者对我散文的厚爱。山东教育出版社把我的《访英三题》选入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这是我受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和美国传记协会邀请,参加在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举行的第19次艺术与传播国际会议所写的一组散文,课本“阅读提示”写道:“本篇访问记,根据内容拟标题,开头部分里总领,行文线索是游迹hellip;hellip;本文运笔舒缓,九曲八折,时间、人物、景物,布局井井有条,信手拈来,不留痕迹,不愧是游记观光之佳作。”(2001年7月出版)我还不时收到不同地方、不认识的读者来函要书或对我散文的评论,如2007年接到一封来自新疆策勒县张氏的信,他在县委办工作,从未谋面。信上说他是一名边防转业军人,原在西藏昆仑山类似“生命禁区”哨卡呆了20年,在业余喜读文学作品,“老师的作品我拜读过,至今印象深刻的有:《秋色满山楼》大作。”接着写了一大段溢美之词。我的第一本“处女作”,居然在祖国的边陲,也能看到。每逢读了此类来函,心潮犹如波涛翻滚,特别激动而复杂。这也可谓是散文创作的一种动力。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2016年5月12日于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