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众人拾柴火焰高 监管路上显身手
【发布日期:2015-01-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时报记者 凌明信

图为1月22日荔城食药监分局陈鸿霖局长和网格监管人员一起检查大型超市肉及肉制品。

傍晚六点,冬日的夜色早早铺开。早该是下班的时候了,而在学园路与文献路交汇点一侧的兴化商厦四楼,此刻依然是灯火通明。简单的办公室,因为“网格化”的办公格式,而显得错落有致。一群年轻人似乎没有下班的意思,个个都在忙碌着,这里的“夜色”静悄悄的。“网格化”的办公室尽头,摆放着一副茶具,却没有一个人放下手中的活,喝上一杯热水。局里有好多年轻的面孔,照理说,忙碌了一整天,这会该是回家吃饭或谈恋爱换换心情的时候。可他们,却没有任何怨言,选择了留守办公室。窗外,就是繁华的世界,华灯下,市区文献路和学园路车水马龙,数九寒天中,人们回家的脚步总是匆匆的。
早晨的办公室世界也是这样的。早上七点半,局长陈鸿霖的身影准会出现在办公室。从去年4月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荔城分局成立以来,他一直养成这种上班方式。他是掐着钟点工作的人。难怪,局里负责食品药品安全的总监程书楷开玩笑说,“我们不紧走的话,就跟不上局长的步伐了!”而综合股股长黄志雄,儿子要参加高考了,他每天清早五点起床,照料儿子后,早上七点半来到办公室,他说,这种生活和工作方式,让他的内心充满幸福和踏实。
忙,并充实着;累,并快乐着——
这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工作态度!
这是现实版的“白加黑”、“5+2”!
这是一群喜欢与平实的工作结缘的年轻人。一个新成立的局,一支以年轻人为主力军的队伍,他们的面前摆满了机遇,还有挑战。他们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有时迸发出来的火花,却闪烁着爱岗敬业的光辉。这是一种普通人的火花——
无论是外出监管执法,抑或是在“网格化”的办公室中,他们的心思在于编织着一张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网,在于探索出一种被省局命名为“荔城模式”的监管手段。他们呀,也在编织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和事业故事。
编织一张监管网格,这是他们圆梦青春和挥洒汗水的第一站。

●全省首推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

“荔城分局是新成立的,从无到有,实属不易!”荔城食药监分局陈鸿霖局长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道出大家的共同心声。
是呀,去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基层食药监所普遍面临着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重、技术支撑不够的尴尬局面。“既要面对现实,下好lsquo;围棋rsquo;,也要跳出旧版的框框,下好lsquo;跳棋rsquo;,唯有此,方能找到方向、走出路子来!”经过多个重要工作岗位的历炼,陈鸿霖的思维中总有一种打破惯性的“跃跃欲试”。这不,他首先想到的就是社会共治。总结以往在工商局的工作经验和各地食药监系统的先进经验,他更加笃定地相信: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这是新时期监管的新方向、新常态。
他的思路得到了副局长范金福、林剑英的一致认同。
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和探索,这种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1+3+N”的荔城监管模式:“1”指的是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3”指食品药品安全协管队伍、协会自律和外部监督3维共治格局,“N”指安全共治N个沟通方式,涵盖了来人、来访和来信,固定电话、手机和12331热线,微博、微信、QQ群等。
确定了食药安全社会共治的总体目标,荔城分局快速行动,成立2个月后就出台了《推进基层食药监所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率先在福建省内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即以行政区划、道路为网,以街道、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划网定格、按格定人、以人定责,将基层所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基层所为总网格,所内设业务组,各业务组为独立的主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对应一名监管人员、一名协管员及1—2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明确人员职责,规范基层食药监所的属地监管职能。
陈鸿霖告诉记者,这个机制让监管人员更加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但是真正提高监管效率还是得依靠信息化智能监管方式。“说到这,就要带你们去看看lsquo;电子监管地图rsquo;了。”
“电子监管地图”?这个监管“利器”在记者看来有点神秘感!
新街口,这是莆田城最为热闹的地带之一,也是最为繁荣的商业地圈之一。在镇海食药监所,记者看到了“电子监管地图”的“庐山真面目”:地图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食品生产企业、餐饮店。随意点击地图上的一个箭头,就会对应弹出一个窗口,清晰显示生产经营者的分布地点、经营范围、信用情况、监管人员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根据电子地图监管人员可随时查询经营主体日常监督检查、许可证办理情况、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划分单元格内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网格监管人员每天都会及时录入并更新当天走访摸排到的生产经营户的相关信息,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注,这样工作起来既方便又明了。”陈鸿霖告诉记者,不久前,这一做法得到了福建省食药监局副局长黄玲“可以在全省智能监管中推广”的肯定。

●聘用三员建立覆盖全区的食药监管体系

“lsquo;网格化rsquo;监管模式,拉近了监管人员和老百姓的距离。但要全方位守护人们lsquo;舌尖上的安全rsquo;,仅仅依靠监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陈鸿霖告诉记者,在完善内部网格化监管机制的同时,荔城分局还建设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三员”队伍。
2014年8月20日,市食药监局荔城分局制定了《荔城区聘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信息员实施方案》,聘任12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的人员担任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每个镇、街聘任3-5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由消费维权站负责人、卫生院长、药学技术人员等担任;每个行政村、居委会聘任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2名,由综治协管员、12315消费维权联络员、诊所或药店负责人等担任。目前,荔城分局已在6个镇街聘任了180名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和信息员,并颁发了聘任证书。
除了聘用“三员”,荔城分局还通过购买劳动力的方式向社会招聘12名食品药品专业的专职协管员、组建了一支食品药品打假志愿者服务队,参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整治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和各项打假活动。
“lsquo;三员rsquo;和志愿者队伍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新鲜血液,推进了共治主体的多元化。”陈鸿霖说到。
为了让“三员”和志愿者有个“家”,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也为了更加贴近人民,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014年12月中下旬,荔城分局在辖区的后黄社区、畅林社区、荔浦村分别成立了3个“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示范点。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的成立,意味着我们正在构建的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lsquo;1+3+Nrsquo;荔城模式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陈鸿霖告诉记者,通过网格监管人员、工作站工作人员、专兼职协管员和食品药品打假志愿者队伍等食药安全社会共治多元主体,构建了街道、社区、村居监管网络,从而形成覆盖全区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lsquo;1+3+Nrsquo;模式正如一部机器,关键部件已具备,但要让其高效运行,必须把其余的零件都安装上去。”他表示,目前“荔城模式”已经搭好基础框架,接下来就是完善各个细节。今年将继续发挥现有模式的作用,并逐步充实,计划建立覆盖全区的180个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同时也将组建行业协会、消费者委员会,落实食药安全责任险等多方面工作,最终形成食药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共同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