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注重保护利用 传承历史文脉 市政协开展“保护传承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专题调研
【发布日期:2016-07-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本报讯 7月19日至20日,市政协组织市直相关部门领导及部分政协委员,分两个调研小组,分别由副主席王玉宝、王少华带队,深入仙游县、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就“保护传承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访了仙游县榜头镇榜头老街、盖尾镇前连村、鲤城街道济川巷“林氏宗祠”,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荔城区县巷古街、黄石镇东阳村,涵江区延宁顺茂隆宅、白塘镇洋尾村,实地查看明清古民居及历史文化街区现存状况,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详细了解其人文历史以及保护利用情况。针对保护传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委员们结合我市实际,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莆田是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主要有县巷、大路中心片区和涵江罗苜田片区。我市古民居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具有较高价值的古民居有29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文物点274处。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仙游县石苍乡济川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仙游县盖尾镇前连村和北岸港里村,这四个村有众多明清时期古民居。此外,古民居比较集中的有涵江白塘集奎、楼下居委会古街、铺尾、九峰,荔城西天尾澄渚村俞里、渭阳,仙游榜头古街等;还有许多散落的各乡镇古民居没有完全统计。
20日,调研组召开座谈会,王玉宝出席并讲话。他对我市近年来加大保护传承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古民居和历史街区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古民居数量多、分布久、年代久,一定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就下一步工作,他指出,要规划先行,保护整治,统筹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市县区联动,点线面结合,引导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成片开发,分步实施,集中展示莆田历史风貌,传承历史记忆,留住乡情乡愁;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筹措机制,动员多种社会力量,推进多元化保护,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整合利用各项智力资源,有效的对古民居和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及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古民居、历史文化名街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商业功效。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