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90后”消费面面观
【发布日期:2009-12-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眼下,“90后”已经取代“80后”成为社会消费的焦点。
因为“90后”的孩子拥有经济相对宽裕的“60后”父母,能够调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群更加充裕的消费资源,对消费的掌控力也更强,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呈现出与上一代际的人群迥然不同的特征,已经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兴势力。他们的消费呈现以下特点:
●认同感消费——“你有我也有,但我的和你的不一样”
出生于1990年的陈书艺是莆田学院大一的学生,这几天她正兴致勃勃地摆弄着新买的三星酷毕手机。“机身预置独有的卡通界面,采用手绘式的图标以及动画效果,内置了移动QQ等,酷吧?”陈书艺告诉笔者,班上最时尚的几个同学都在用三星酷毕手机,所以自己也买了一部。但是陈书艺最得意的并不是她拥有三星酷毕,而是装饰三星酷毕的非洲土人挂饰,“我超喜欢这个!”原来这是她专门从三福百货里淘来的。像陈书艺这样的“90后”,是追逐潮流的一代。他们强调小圈子,追求时尚,从身边同学、朋友消费符号的性质来判断是不是一类人。如果我用三星酷毕手机,你也用三星酷毕手机,我们就是一类人,三星酷毕手机让陈书艺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
“90后”也强调个性,我用三星酷毕手机,你也用三星酷毕手机,但我的三星酷毕和你的不一样。他们会通过很炫的装饰和与众不同的应用来凸显自己与圈子里其他人的不同,那个非洲土人挂饰就是陈书艺用来标新立异的东西。
●互联网消费——“我淘我喜欢,只选对的不选贵的”
19岁的李素芳家住涵江卓坡社区,她的房间里有一个角落堆满了大靠垫,那是她上网的地方。除了去学校,李素芳大部分时间都“宅”在家里,“上QQ聊天、去淘宝网逛逛几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透过互联网,“90后”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同时互联网也是他们交友、购物的重要渠道。李素芳告诉笔者,她经常在淘宝网上买衣服。网络上的服装品牌齐全,种类繁多,在选购时,自己首先会考虑衣服的外观、样式、色彩适不适合自己穿,再决定是否购买,至于衣服的质量、品牌倒在考虑的次要因素。
“90后”是网购的一支新兴生力军。他们选择产品或品牌的准则不是“好”或“不好”这一理性认知,而是“喜欢”或“不喜欢”的感性态度,产品或品牌好不一定能赢得90后的喜爱。90后也买耐克的鞋、买Za的化妆品,但买Za,绝不是因为好用,买耐克也绝不是因为它的制造工艺、产品品质能比其他品牌好多少,而是品牌体现的特性符合他们的特征,一句话“只要喜欢,我就想买”。
●拟成人化消费——“别再把我当小孩子看”
时下,去咖啡厅谈生意、会朋友,已经不再是商务人士和白领的专利了。当一群“90后”学生来到上岛咖啡厅希望在这里办生日聚会时,“90后”在默喊“别再把我们当小孩子看了。”与“70后”上有老、下有小,“80后”买房、结婚所承受的压力不同,“90后”消费起来轻轻松松、潇潇洒洒,并逐渐呈现出讲排场等拟成人化的消费特征。
在莆田学院校内及周边的餐饮店、市区豪客莱连锁西餐厅等,每天傍晚,时常有成群结对的学生在这里聚餐,部分学生更是喜欢到KTV等娱乐场所唱歌,消费方式处在向成人消费转型的阶段。
●亟待正确引导——树立“理性消费”理念
社会人士认为,“90后”一代追逐潮流,感性的消费观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对新生事物的热衷也是好奇心使然,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自己毕竟还没有赚钱,高消费、攀比消费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容易给他们的父母造成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理财能力的培养。“90后”年纪尚轻,消费经验有限,但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QQ圈子、博客圈子、MSN圈子、校内网圈子等,他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圈子,从中获得更多的购物体验信息、消费经验交流指导,为自己消费行为作参考,树立起“理性消费”的理念。 (吴美琳 林亦霞)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