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省外建设者投身向莆铁路等项目建设
【发布日期:2009-09-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海西是干事业的大舞台。这几年,随着海西建设的不断推进,八闽大地活跃着越来越多的省外建设者,他们把福建当成第二故乡,乐于在这里奉献,乐于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正线全长约603.623公里、总投资518亿元的向莆铁路,于2007年11月开工,是我省中部重要动脉,其中莆田段预计投资43.27亿元,中铁10局、中铁21局、中铁23局等quot;铁军quot;奋战在工地上。
向莆铁路FJXP-12B标段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浇筑桥墩。这个标段是莆田特大桥的0-158号桥墩的线下工程,由中铁10局负责施工。“这个标段的特点就是空心高墩特别多,最高桥墩达48米,30米以上的桥墩有132个,这样密集大量的空心高墩是很少见的。”项目部副经理黄波说,“施工中有大量的高空作业,立模、布钢筋、用51米的泵车把混凝土打到高空浇筑,难度很大。最艰苦的是在高空立、拆钢模,工人们每天要在高空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莆田特大桥是向莆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总长16.988公里,是福建段最长的多次跨越河流、跨公路的特大桥。这个标段的150多名技术、管理人员和2000多名工人,自2008年6月中旬进场,除台风等恶劣天气外,从未停歇,奋战至今,已完成40%工程。每天从6时30分到20时都在各个施工点奔波的黄波说:“这么大的工地,不敢有丝毫放松。施工难度再大,也要挺过去!”
向莆铁路莆田特大桥FJXP-12B标段测量队是支先锋队。每天,测量队队长郝欢5时便起床,和队员背上10多公斤的仪器,开始一天繁忙的劳作。“我们基本上都是步行,测量时一天要走上10多公里,测量点都是水沟、房顶、山坡、桥墩等,都要背着仪器上。最艰苦的是导线复测和水准复测,测量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线路的平顺和行车坡度,必须非常严谨。”长期野外作业的郝欢又黑又瘦,他说,“仪器多、重,我们没法再带干粮、水,回去晚了错过了食堂的用餐时间,往往只能吃冷饭或随便找 点吃的对付一下。”
由于1名队员休病假,测量队现在只有2个人,要完成测量,两人一个都不能少。“其中一人不出工,那整个工程都得停下。所以,就算生病甚至发着烧,我俩都得坚持着。”
从去年9月来到莆田,郝欢只在去年底妹妹出车祸时回过陕西老家。安顿照顾完妹妹,他简单办了婚礼,就又立即回到岗位上。为了照顾他,妻子辞去了在西安的教师工作,来到莆田跟随工程队。家中瘫痪的老母亲、还在上学的妹妹总让他担忧,他只能雇保姆照顾她们。
“工地离不开测量人员,我们必须尽到职责,保证工程及时准确推进。quot;郝欢说,quot;我现在想的就是和同事们一起加紧努力,希望早点看到工程竣工。” (刘国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