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双鞋走遍天下
【发布日期:2009-09-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千家鞋企正奋起 重振鞋城新雄风
一双鞋走遍天下

图为涵江大福鞋业生产车间一角

图为1993年的莆田鞋革厂全貌,该厂是国家二级企业,“鞋城”龙头厂家,福建最大的出口鞋革生产基地。

众所周知,荔城有“鞋城”“电子城”“啤酒城”等诸多美称。“鞋城”从何而来?这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1986年,在江苏省举行的全国鞋帽商品交流会上,莆田鞋革品展销位居首位,莆田因此被誉为新兴的“鞋城”,而几乎是在同年代,由于电子表和计算器在全国乃至全球的领先地位,莆田又有了“电子城”的美誉。在日新月异的年代,“两城”一起成为莆田经济巨大的拉动力。郭沫若前来莆田考察时,曾留下“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畔碧覆堤”的诗句,而现在人们是这样赞誉莆田的:荔城无处不荔枝,鞋城处处有名鞋。足可见,莆田人不但有深深的“恋荔情结”,还有“恋鞋情结”。

1990年代,莆田鞋革产业迅猛发展,当时,人们用一首打油诗来形容莆田鞋革等产业的繁荣景象:一双鞋走遍天下,一只表雄踞港岛,一条鳗畅流扶桑,一朵菇飘香美洲。1993年莆田建市10周年时,全市拥有100多家鞋革企业,有一支20多万人的鞋业劳动大军。从繁忙的国道福厦路两旁到沿海各乡镇鞋厂里,男女工人忙于制鞋,全年产鞋超亿双,出口品种逾千种,销往30个国家和地区。从只生产布鞋、皮鞋,发展成能生产高、中、低档次俱全,花色品种繁多,备受客商欢迎的运动鞋,三路、雷宝、奈克、爱迪达等名优运动鞋最为著名,最为畅销。随着成果鞋业等越来越多台资企业的入驻,我市“鞋城”效应已呈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决心重振鞋城雄风,引导企业走品牌带动之路,在重奖品牌产品等一系列措施的刺激下,我市鞋企的品牌之路越走越快。华丰鞋业的“沃特”品牌走向全国,该公司生产的冷粘和注塑运动鞋在2008年获得出口免验证书。加上此前已经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华丰的“沃特”成为业内少数几个集4块“金牌”为一身的品牌。
2008年,我市被授予“中国鞋类出口基地”称号,这是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从此,我市众多鞋革企业可以大胆用两条腿走路,拓展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招牌,更好地与国际名牌企业合作,抱团参加国际鞋展,寻找更多商机,拓展更大市场,并向授信经营、品牌转让、自打国际品牌方向发展。同时,我市还对20多家规模企业进行扶持,在产品上统一贴上“中国鞋类出口基地”销售公司标志,以“中国鞋类出口基地” “莆田精品牌”的招牌进行内销统一运作,力争3年内把销售点覆盖全国。
为了彻底改变福建鞋服市场零散杂乱的局面,并形成集鞋材服装布料销售、鞋机、成品鞋和成品服装展示、物流配送、配套服务为一体的海西首座“一站式”鞋服材料采购中心,莆田鞋服城一期工程于2007年1月动工,并于2008年12月向一期400家入驻商家交房。莆田鞋业服装城系省重点项目,是莆田商贸物流园区“十一五”规划启动的重点项目,也是莆田市委市政府为重振“鞋城”雄风打造的重点商贸平台。该城占地面积340多亩,总投资3.6亿元,总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截至目前,莆田鞋服城已吸引“红蜻蜓”“意尔康”“金豪”等众多国家级名牌企业,晋江中国鞋都、温州最大的浙南鞋料市场等行业巨头也入驻其中。
在经济危机下,莆田鞋类积极应对,逆市奋起。作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之一的制鞋产业,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00亿元以上。2008年前11个月,莆田共出口鞋类产品3.14亿双,出口值首超13亿美元。
我市现有1000多家鞋类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20多家,企业生产以出口为主,产品主销欧美。鞋革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了莆田鞋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台企新果鞋业,今年再次增资1600万元扩大生产线。这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增资讯息,是莆田鞋企信心满满的一个明证。 (时报记者 凌明信)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