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琉球杂录》称:拏公者,福建拏口人,常行贾卧舟中,闻神语曰:某日将行毒于某处,公谨伺之。至期,果见一人抛毒物水中。公投水收取,尽食之,遂卒;以是面作靛色,后为土神。明兵攻闽不即下,出牌誓曰:入城,不留一人,公化为耆老,进曰:若改留为杀,当献城,从之。请以水灯为号。时荻芦门水深,不设备,而居民以神诞日,放灯于此。明兵望灯入,公拥沙助之,遂克城,果不杀一人。后封宣封护国天下兵马司协佑尊王,海船必奉之者,以海上多礁、雾,专藉神为导引云。臣兹役,亦循例奉迎香火上船;姑米之险、石塘之雾,神实有灵焉。因详访闽人云:公实卜姓,以业拏舟为神,故称拏公。今各省藩司库神皆明时命以公主之,故人亦多奉为财神。清朝《榨城考古略》也有相同记载。拏读音如,系姓氏,如今多以拏为拿,称为拿公,并不正确。
福州市社科院平之称:拿公原为福州地区的井神。古代,闽江经常泛滥闹洪水,洪水过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种瘟疫,生活在闽江边的百姓长期饮用江水、井水,就把拏公当作水神来奉祀,每逢初一、十五香炎盛极。这些信仰者当是闽江流域的 民,他们把邵武闽江的拏公神带到了福州来,每年五月十五日,还举行隆重的祭祀和巡游一带活动,古代福州闹旱灾,人们就将拏公爷抬到于山玉皇阁祈雨。
尚书指陈文龙,为福建莆田人,南宋咸淳五年进士,廷对第一,元兵破襄阳后,文天祥、张世杰拥立端宗于福州,召文龙为参知政事、闽广宣抚史兼督兴化军,元兵攻占福州,分兵进攻兴化,并遗使说降,文龙立斩来使,以明心志,兴化城破后被俘,元劝降,不从,遭递解北上,行至杭州途中,文龙赴拜谒岳王庙时吞香灰自尽殉国,并血书效死勿去,年仅四十六岁。明洪武三年年封为水部尚书,成为海神,在福建、台湾香火鼎盛,福州地区现存五座尚书庙,分别在阳岐、万寿、龙潭、竹林和新亭,马祖北竿今有水部尚书公府,是陈文龙的尚书庙。由于拏公、尚书均有封,故可上官船享香火。
《使琉球杂录》又载:六月二十三日,汪、林等人自五虎门开洋,二十四日过彭佳山、钓鱼屿,二十五日至赤屿,薄暮过沟,风涛大作,投生猪、羊各一,泼五升米粥,焚纸船,鸣钲击鼓,诸军皆甲,露刃俯舷作御敌状,久之始息。问沟之义何取?曰:中外之界也。界于何辨?曰:悬揣耳。然顷者恰当其处,非臆度也。可见汪楫封舟经过赤尾屿后即行过沟祭海之仪,这是以前使录所未载者,以后之使者亦循例行此祭礼。
汪楫归程不顺利,飓风三昼夜,舟上下倾仄,水满舱中,合舟能起者仅十六人,厨灶漂没,人尽饿冻,虔祷天妃,许为请春秋祀典,于是妈祖显圣,桅箍断而桅不散,顶绳断而篷不落,与波上下,竟保无虞。 (本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