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管绍宁《赐诚堂文集》
管绍宁提供的实际就是一份当时朝廷加封各路水神的档案。其中明确说明妈祖是“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今加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安定慈惠天妃”。“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记载,说明传说的所谓崇祯六年和十三年妈祖被加封为“碧霞元君”封号,确实为后代道士所捏造,而不是历史事实。
《赐诚堂文集》作者管绍宁(1583-1645),字幼承,号诚斋,江苏武进人,先祖为安徽凤阳人,随宋高宗南渡,见常州武进华渡里民风淳厚,遂卜居于此。管氏为崇祯元年(1628年)刘若宰榜进士及第第三人,习称“探花”,授翰林院编修,这年他46岁。因在廷试对策中他偶书“诚”字右旁“戈”字少写一撇,御笔以朱书补足,一时传为盛事,他也从此自号“诚斋”,并号其堂曰“赐诚”,以示感念君恩。崇祯五年(1632年)管绍宁参与纂修皇帝实录、起居注,召对记注,充经筵日讲官。后历官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南京国子监司业、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等。1644年“甲申之变”后,弘光立甫八日,绍宁以少詹陛见,上疏恳探大行帝、后梓宫。一个月后升詹事府正詹,又数月升礼部右侍郎行尚书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金陵被清兵攻破,常州从降。常州太守宗灏与绍宁有隙,为蜚语中绍宁,罪至死,并捕系三子,同日遇害。管绍宁留有《赐诚堂文集》16卷传世。
按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吊死煤山,即“甲申之变”。五月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在南京拥立朱由崧监国,十五日称帝,改年号“弘光”,史称弘光朝、福王政权。管绍宁作为弘光朝的礼部右侍郎行尚书事,莅任之后,即议上大行皇帝、皇后谥号,议营建太庙、重修历代帝王庙,请建表忠祠、请纂修先帝实录、国朝正史、玉牒三书等大事。
加封天妃等水神缘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七月,皇太后张氏自河南由水路平安抵达南京。南明弘光朝廷认为此行有赖沿途众水神佑护之功,故而将一路大小河神俱加封赐。据《弘光实录钞》载:“壬辰(崇祯十七年),皇太后至自民间。太后张氏,非恭皇之元配也,年与帝相等,遭贼失散,流转郭家寨常守文家,马士英遣人迎之至。其后士英挟之至浙,不知所终。”崇祯十七年七月太后至南京,弘光帝不顾朝臣反对,令户部、工部三日内搜括万金以行赏赐,大选内员、宫女以致闾巷骚然。同时营建西宫,加封史可法、马士英、高弘图、姜曰广、王铎等。正因为太后的到来,让南明新政权兴奋了一阵子,于是礼部向朝廷呈送请求加封自河南至南京沿路佑护太后平安抵达之水神的奏疏。八月二十五日朝廷着礼部议来。管绍宁于本年十一月初八日上《加封水神疏》。《疏》中认为,太后能够自中州“南临”,“百神呵护,鼓楫则阳侯息浪,扬帆则川后效灵”,故此能“波平风静,鸾舟不惊”,当然,此尚赖“圣母无疆之禧,皇上格天之孝,已于此乎征之。然阴佑默相者,诸神之职,而旌德报功者,皇上之仁”,由是“谨将一路大小河神各拟封号上请”,“伏候敕旨施行”。
管氏所拟封号之神除“天妃”外,尚有金龙四大王、萧公顺天王、洞庭君主、宗三静江王、杨四将军、晏公、白鳝大王、黄大王、刘公普济真君、天地水府三官大帝等等。所封诸神可分二类:一为原有敕封今加封者,如金龙四大王、萧公顺天王等;二为今封者,如黄大王、刘公普济真君等。妈祖属于原有敕封今加封者。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受封水神中,天妃妈祖的封号最长,“天妃”之外封号达16字。
由于弘光朝内部仍由阉党余孽专权,且实行“联虏平寇”错误基本国策,加上弘光帝沉湎酒色,无所作为,致清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攻占中原。弘光元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破扬州,屠城十日。五月清军渡江至南京,于芜湖俘获弘光帝,解赴北京,次年五月,弘光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由于弘光朝属南明政权,十分短命,许多事实清廷未予记载,而管氏的《赐诚堂文集》在清代亦未收于四库系列丛书,所以妈祖的这个弘光朝之“安定慈惠”加封,明亡后就几乎没有人知晓了。张富春先生是有心人,他披露的史料,让世人了解到在风雨飘摇的南明王朝,天妃还有一次朝廷封号。 (续 完)(刘福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