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蓝达居谈妈祖信仰与海洋文化
【发布日期:2010-02-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湄洲岛沙滩一角

海洋社会以海为田,海洋是其衣食父母,但是海洋又充满着各种危险,海上冒险关乎人的生死存亡,尽管人们有着丰富的海洋活动经验和海洋知识,操舟弄水如陆上驾车行马,但“人算不如天算”,游牧舟楫常有倾覆灭没之险,他们不得不祈求于通过宗教仪式活动与神灵对话,祈求神灵的保佑。由于妈祖生前具有一定的海上活动实践经验,有预知海洋气候变化及出海吉利与否的能力,“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其死后人们立庙祭祀,“岁水旱则祷之,疠疫祟降则祷之,海寇盘桓则祷之,其应如响。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妈祖海神终于成为海商、船户、水手以及旅客在海上与狂风恶浪作斗争的精神支柱。凡商船进出港口之前,都要到妈祖庙宇进行祈祷,而且在自己船上设神龛供奉妈祖神像,挂神符,插令旗,佩“天后赐福”,祈求平安的厌胜铜钱等,以期做到“梯航所过,弓影蛇形,皆有天妃,在其意中,在其目中”,祈求航行一路平安。妈祖海神信仰以特定的形式给予海洋社会经济活动以意识形态的支持和心灵慰抚。由此可以说,妈祖海神代表着善与爱的力量,民间社会对妈祖海神的信仰,也代表着民间社会对爱与善的道德力量的追求。这种对于爱与善的道德力量的追求,正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妈祖文化是我国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民间文化。随着我国海洋社会活动的活跃发展,地方性的海神信仰随着经济社会的交往发展而不断地在地域空间上得到传播,其作为信仰表征的宫庙建筑也在空间上扩展,分布在我国广大的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
宋室南渡后,南宋朝廷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增加国库收入,民间航海业愈加发展。唐末五代帝国分裂时代,闽南社会积聚起来的海洋发展力量在此时得到释放发挥。以泉州港为龙头的闽南地方,对外海上交通逐步凌驾于广州之上。泉州成为我国对外交通贸易的重要港市,“近接三吴,远连二广”,成为国内沿海交通枢纽。在此情形之下,沿海地区不同“海神”更是受到尊崇,受到海洋社会笃信的海神妈祖信仰也随之而移播国内其它沿海省份。绍兴末,宁波、杭州等地已建有灵应夫人庙,妈祖信仰已开始由福建向外传播。元王朝也特别重视海洋贸易活动。此时的福建闽南地方对外贸易十分繁荣,泉州港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海上经济活动对国家政治经济的重要性,使元王朝也如宋廷那样对海上女神妈祖推崇备至,屡加诏封,这势必对在沿海各地掀起崇拜妈祖海神热潮起了催化作用。海南岛原来信奉汉代伏波将军马授为海神,而此时已改信奉妈祖海神。据《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殿记》记载:“按旧记,妃族林氏,湄州故家有祠,即姑射神人之处子也。泉南、楚越、淮浙、川陕、海岛,在在奉尝。”此碑文写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可见,至十四世纪初,妈祖信仰已随着海洋经济活动的发展而获得广泛分布,在东南沿海及部分内陆地区均有繁衍,已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民间宗教。
可以说,到了宋元时代,妈祖信仰已经从地方性保护神上升为全国性的海神,在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中已获得了合法的尊崇地位。妈祖信仰已发展出一套完备的象征符号体系,拥有广泛的信众,成为保护海洋社会乃至国家安全的保护神。其地位的确立,是海洋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从更大的历史背景上看,也是中国历史从陆地时代走向海洋时代的产物。唐末宋元时代是中国从陆上丝绸之路走向海洋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这与整个世界历史正在走向海洋时代密切相关。原有的地方性的民间信仰,无法面对这样一个时空内涵无比丰富的海洋时代的来临,无法解决正在出现的由海洋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正在来临的海洋时代,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海洋社会意识形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和需要下,妈祖在宋元时代成为至高无上的万能的海神,并得以迅速普及和传播。
东南沿海地区的闽台社会是妈祖信仰文化的中心区域,妈祖信仰在东南闽台区域社会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妈祖宫庙在闽台分布十分密集。作为海商、船户和水手集中区域的港市自然也成为妈祖海神灵气弥漫之地方。明清时期,妈祖海神信仰已成为闽东南港市普遍的社会意识形态,并物化为人们从事宗教祭祀活动的妈祖宫庙,如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而在明清时期又多次重修扩建,终于成为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