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晋江安海金墩天妃宫
【发布日期:2010-03-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继兴

图为明代安海黄氏所立天妃宫坊

晋江安海金墩天妃宫,又称朝天宫、妈祖宫,系晋江金墩黄氏倡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为泉郡首建,原址在水南门街,即现海乾街。嘉靖辛卯(1531)年吾黄姓族人陈请于府尹钱梗,请产给贴,盖店三间赁利以供秉火。嘉靖丁已(1557)年晋江知县卢仲佃筑安平城御倭,庙被围入城内,阻断望海,仍移祀于南城楼。万历二年(1574),族人菊山黄伯善作疏,合缘化众,率族人运土载石于水南门外浮屿建三落殿堂以祀尊神,匾曰:“神山观”。浮屿四面环水,随潮浮沉,仿若海吐珠宫。随缘信众,以森棧通往。天启元年(1621)黄汝良立华表于宫庙前,华表镌“山少壮观”,背镌“蓬瀛别界”,时大字士张瑞图题匾“海不扬波”。
清光绪间,住持三秀募资扩建三落一船亭,两廊分祀二十四司,占地十有余亩,规模宏敞壮观。抗日战争期间,庙宇中殿被日寇飞机炸损。建国之后,庙宇及周边土地被改建为安海粮运仓库。一九八六年金墩族人和台湾等海内外善信,集资恢复千年古迹,无奈在另址重构,庙号朝天宫,占地约2亩。虽石构重檐,金碧辉煌,终比之原庙规模俾倪。
龙被民众视为至尊的水神,以浮海为生的安平人,更崇拜龙神,天妃宫内设置代表龙神的龙头塑像供敬祀。五月初五是龙神生日,民众煎食弟结烷祀龙神,小孩佩带代替仿龙纹身的“虎仔香香袋”,祈龙神保佑。是日,天妃宫采梁队伍巡行在鸿江沃,四处为民采梁避灾,已成年年习俗。
采梁队依古代形式用绳索把安放龙头塑像的木架悬吊在二人扛杠条中,敲鼓打锣,高唱“唆啰连”采梁歌,有时还伴随有采莲舞等节目表演,活跃于大街小巷中。报兵肩挂盛酒尿壶、猪脚、草鞋,故作醉态地在队伍中穿梭。采梁旗手踏着碎步,高呼驱邪祈福的偈语,冲入各家各户,摇旗拂扫,象征除尘秽驱邪恶。花婆扭着优美的花婆步伐,提着芳味四溢的满篮香花四处奉送以表吉祥。唆啰连采梁祀龙民俗,体现民众除秽驱邪保平安的美好愿望,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活动。

·相关链接·
晋江金墩黄氏,系莆田黄岸之后,黄岸于福州榴花洞迁居莆田涵江黄巷,其第五代裔孙黄山献始迁居莆田广业之巩溪,黄岸第十一世裔孙黄中庸后又迁居荔城雷山巷,黄岸第十四世裔孙黄府,自荔城雷山巷迁居莆田黄石金墩,遂成巨族,世称金墩黄。
晋江金墩黄氏系黄府曾孙千一会从泉州郡城熙春铺仕曹巷迁到晋江安海金墩,为了不忘莆田祖地,遂冠之为“金墩安平黄氏。莆田金墩黄氏,在泉州市繁衍约40万人左右。成为煌煌居族。
金墩安海黄氏迁居晋江安海后,为安海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建有号称天下第一长桥的“安平桥”,安海码头及妈祖宫,以雄辩的事实证明,晋江安海金墩黄氏为海上丝绸之路,妈祖信仰的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水有源、树有根,晋江金墩黄氏迁居安海近700年,仍以“金墩”为族号,足见中国人恋土重迁,不忘故土之情结,不管莆田金墩黄氏或晋江金墩黄氏,皆为莆田黄岸公派下,诚所谓千枝万派,原出一本,足见莆田作为中原移民的中转站,在中华民族的迁移史·播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黄鸿恩)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