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妈祖进香哨角队
汀水女神湘妃、湘夫人的形象
相传帝尧之女娥皇、女英是舜帝的两个爱妃。舜帝南巡时,二妃没能同行,遂追至洞庭,听说舜帝已死于苍梧,最终知道与舜帝团聚无望,自投湘水而死,死后成为湘水女神。《述异记》云:“舜帝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纹)悉为之斑竹。她们生为舜帝之妻,死后也要与舜帝团聚,在湘江成为湘君、湘妃。这里的湘夫人,也出身帝王之家,是名门闺秀;后为舜帝之妻,乃为贵妇。当得知舜帝已死,先是痛哭失声,泪染斑竹;接着投水殉情而死,表现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所以,才美妙动人。
屈原的《湘夫人》把这位女神描写得美目盼兮,哀凄凄兮,盼君不归,容颜凋兮;思慕不已,情哀怨兮。把湘夫人描写得如此美貌,如此哀哀怨怨,凄楚动人。更是为这位神女涂上了可圈可点的神奇光环。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她生为人妻、死为人鬼的行为表现,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社会伦理标准。尤其是当她生而无望再与夫君相厮守时,便投江殉情而死,反映的是对爱情坚贞不渝、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旧制度下男子评判女子的最高标准。人们尊崇湘水女神、爱戴湘妃,实际上是为封建社会树立一个爱情的典范;人们歌颂湘君、湘夫人的爱情故事,实际上是在为男权制度铸造一个对女子苛刻要求的标准生为人妻、死为人鬼。舜帝之妃投水殉情而死了,她的行为就是美的,假若她改嫁又从新夫,就必然遭到世人的唾弃。由此可见,对湘妃湘夫人的爱情观念的歌颂,实质上是对封建礼教下的爱情标准的歌颂。
长江女神巫山神女、瑶姬的形象
李善注《昭明文选》时引用《襄阳耆老传》云:“赤帝(炎帝)女曰lsquo;瑶姬rsquo;,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太平御览》卷三九九引《襄阳耆旧记》云:“我帝(指炎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李善与《太平御览》所引用的可能是同一本书,因此,两种说法大同小异。可惜,此书早已不存在了。大诗人杜甫《感兴八首》诗云:“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五代蜀杜光庭《镛城集仙录》卷三云:“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受回风混合万景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江上,有巫山焉,峰崖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流连久之。”所以,后代有神女庙云云,宋人范成大《吴船录》记载:神女庙中有石刻,石刻引《镛城记》语:“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由此可见,唐朝以前是炎帝之女、死后化神的版本,五代以后是王母之女的神仙版本。 (未完待续1)(刘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