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潮汕地区的妈祖庙
【发布日期:2010-05-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图为汕尾红海湾天后宫

据说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来汕办洋行的泉州人吴某,原来在妈屿选中妈宫旁一块山坡作墓地。一天,吴来墓地,忽见一大香炉,经探知称是妈宫的,当地渔民说,没有人敢去庙内搬香炉,这是它自己飞来的,这块地看来是庙地!吴想,妈祖是佑国护航的女神,这块地就让给妈祖吧!于是带头捐钱,各地来此贸易的商贾侨胞也慷慨解囊,集腋成裘,终于咸丰八年落成新妈宫,规模比老庙大且壮丽堂皇。
由于地域文化的亲缘性,潮汕一带与福建、台湾等地,在妈祖信仰上,具有共同的民俗、风俗和习俗,两地关于妈祖的传说近乎一致。妈祖是闯海者心中法力无边的海神,也成为潮汕民众最普遍信仰的神圣偶像。如在澄海古寨程洋岗,临仙美溪堤顶建有天后宫,临石尾下韩江边堤上也建有天后宫,一村二水二宫,均有楹联歌颂天后圣母功德。揭阳榕江塘口村渔民每置新船,必隆重其事宰鹅杀鸡,煮肉焙饼敬奉妈祖,然后逐家分赠大饼以报喜。
在潮汕民间,对妈祖的虔诚,演化出不少民间习俗。早期的汕头渔民,不仅在离岸的时候要拜祭妈祖,当船行至外海口妈屿时,还要到岛上的天后庙拜祭,并且要放生一只活鸡。妈屿岛因此也有放鸡山、放鸡岛之称。而至今最普遍而隆重的习俗是“做妈生”。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生辰,这一日在民间被视为“圣日”,人们进香祭拜、演戏、游神以祈风调雨顺,平安兴旺,家家户户要备办供品,信女们一早就都梳妆打扮,手挽花篮,携带香烛糖粿果品前去“落宫”。 拜过妈祖,商家行铺往往都要宴请亲朋、伙计吃卤鹅炒面。“妈生”宰大鹅、吃炒面,如今仍是潮汕一带三月二十三的固定习惯,成为“不迷信的迷信”。狮头鹅是潮汕名产,尤以汕头月浦乡的狮头鹅最大最肥美。头科狮头鹅春节前上市,是蕃薯饲养的,最为肥美,至农历三月头科鹅已近尾声,往后二科鹅应市,已是食草鹅,肉质较差。所以趁“妈生”宰杀肥鹅,既是敬神,也饱口福,潮汕人多乐而习之,相沿也便成俗。
“妈生”还要吃炒面。炒面就是面条炒韭菜、豆芽。豆芽潮州话称豆生,正寓诞生与长寿之义。“妈生”民间普遍吃炒面,又另有深意。潮州话称面条为面线,棉纱也成纱线,两者形似名近,使之联想到妈祖传说中林默娘手中的渔网线。传说林默娘升天前在家纺纱织网,每当亲人出海遇险时她便握紧纺车,挽紧纱线,闭目入神,海船上的桅索便不会被风暴撕断,得以逢凶化吉,平安通航。潮汕人“妈生”吃炒面,意在消灾解危,祈求平安。
“妈生”敬神还以粿果品。粿果由糯米粉加上等蔗糖水拌匀,在竹蒸笼慢慢蒸熟,柔软清甜,且不易发霉变质。老辈人搭红头船出洋谋生,顺风顺水也要个把月路程,遂带上粿果作为干粮。与海深深结缘的潮汕人于是把甜果用来祀拜海神妈祖。
卤鹅、炒面、粿果,尽管现在都是普通食品,但在一百多年前,鹅肉大约是一种奢侈品,炒面也是高级享受,只有“妈生”才可以一饱口福。这从潮汕俗语“好过食炒面”也可得知。妈生吃炒面卤鹅,也如美国人感恩节吃火鸡一样,成为今人对历史的一种怀念。
潮汕妈祖崇拜的特点
我国的寺庙,往往是一方民俗文化的演示。汕头一带的妈祖文化的传播,也展现了本埠许多颇具特色的民风民情。 (未完待续2)。□杨群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