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长汀天后宫
闽西长汀县,较早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除仰仗其“最美小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之美誉外,着实也有“汀州妈祖文化”及汀州天后宫重要文物古迹的一份功劳。
汀州妈祖信仰始于南宋。据载,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在汀南富文坊建有“三圣妃宫”。随着汀江的开发,经济发展,至元代忽必烈统治时期,在城东汀江河畔的夹洲之上兴建了专祀妈祖的“天妃宫”,即现在汀州天后宫的前身。这宫宇气势恢宏,据说原占地20000多平方米,现占地有7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结构十分完整。由山门、宫苑、宫门、戏台、钟鼓楼、两廊、前殿、中殿、后殿、圣母间、东西水阁楼等组成。周围为荷花池塘,犹如一只“金龟”浮游于江河大海之中,意在庇佑万民吉祥如意,财丁兴旺。其整体建筑布局井然,风格独特,石雕龙柱与殿宇相配套,雕塑、绘画风格相统一,真不愧是长汀历史文化名城的一颗璀灿明珠。这其中经历清雍正十年、清道光七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民国期间的几次修建、扩建。抗战时被征为油库、解放后被拨为电厂厂址。后在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的努力下,在恢复文物保护和开发旅游等现实文化潮流中,妈祖宫终于回归正常的妈祖文化习俗活动中。
近千年来的汀州妈祖习俗活动,当地的信众有许多奇特的创造。其一是祭祀活动的改造与发展。祭祀时间为迎接妈祖,城内设13坊,每坊分十个篷。如攀桂坊也十篷,其三个篷在较远的乡下,七个篷人出面主持,每年一篷,七年轮一回,周而复始。“长汀十三坊,坊坊十篷人”。每年祭祀活动分为妈祖出巡、妈祖圣诞、妈祖羽化成仙等几个时段。妈祖出巡为二月份、妈祖圣诞为三月二十三、妈祖羽化升仙为九月九。妈祖出巡一般从春节前后就开始,就由当值一篷人筹资款项、购办物品,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盏花灯。正月初八日,抬妈祖出巡在各坊内进行,二月间进城,要请人事先选日,扛着“起妈牌,敲打铜锣走遍全城,在庙前张贴告示,广告出巡路线。出巡队伍浩浩荡荡。一对矮脚灯笼开道,上书“天上圣母”,随后又有一对高脚灯笼和两块回避、肃静牌,“十番”锣鼓队吹打,几十盏花灯队,二十三架台阁、一匹顶马,许多人举大旗和凉伞走在队伍中,妈祖銮驾一整套仪仗队和两把掌伞、万民伞拥族。队伍每走一街,街道两边商家住户纷纷排出供品祭祀,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鞭炮不断,妈祖圣轿停下来。有人还摆起拦路祭。有的人家在妈祖未来之前就放鞭炮,从白天持续到第二天黎明,通宵达旦。妈祖出巡中还有重要的“清河祭礼”活动,由3条以分别载有灯笼、禁牌、大旗、凉伞、香案以及锣鼓乐队、妈祖圣驾、执事人员的船队,在汀江上行驶,两岸排列香案祭品,场面极为壮观。圣诞节和羽化节的活动,各前后持续3天,由信众到天后宫致祭,供品有寿桃、寿面、三牲、香烛等,还有送饭送烛等,香客用餐享备有“流水席”,庙内戏台演大戏,说书班说唱故事、鼓手班演奏各类曲目,造成人潮拥挤热闹非凡的场面。天后宫用餐皆为素席宴菜。在长汀天后宫还有一个信众团体叫“福慧联社”,一年当中安排六项集体活动,其内容:一是正月十五举行光明灯上灯仪式,活动一天。二是三月二十三妈祖圣诞,活动3天。三是七月初八,纪念天后宫“文物古迹修复协会”成立,活动一天。四是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活动3天。五是十二月十四万民迎接妈祖回宫纪念日,活动一天。长汀县周围县区乡镇如宁化,永定、清流、武平等县,如羊牯、古城、长相、赤峰等乡镇,凡有妈祖宫的,都一袭相效地如此演绎活动至今。上述汀州天后宫妈祖文化活动有许多奇特的创造,我认为这是与当地的区位、政治、经济、客家习俗以及其它形态文化有关,该区位远离海洋,地处内山,只有一条汀江母亲河。这里比较奇特的“清河祭礼”、依江建庙,既是对过去靠江运输、谋生、经商,祈求平安有关,如素食等,与过去经济落后,贫穷困苦条件有关,出巡持续时间长达月余,全城家家户户出迎,妈祖停轿等活动内容,与客家流动性,迎神入户,请神停留佐护等理念有关。但综合观之:妈祖文化在彼地的活动核心文化观念,在坚守着妈祖的正统,在汀州天后营中所有悬挂的匾额、对联以及妈祖闺房的陈设摆件等物质文化语言信息,几乎全是出于对妈祖发祥地的典范载体,尚有不少是直接引用,如宋莆田籍状元黄公度的联句等,且息息相承,都表达对妈祖的热爱,对妈祖慈悲博爱、护国庇民、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的拥戴与崇拜,综合要素是依照妈祖出生地、发祥地、羽化地莆田湄洲所形成的理念进行演绎建设,使妈祖文化在那边远山区得到良性的传播和颂扬,这是要完全肯定的真实性。值得传播继承的就是文化,传播继承的合理性就在于与当地习俗的吻合、融合,这是一条真理。(陈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