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恭送妈祖出城人潮
有清一代,妈祖声灵显赫,屡次得到朝廷的褒奖敕封,由天妃而天后;为表彰妈祖护国庇民之功,上自皇帝,下至普通地方官员,也时常赐赠匾额,悬挂于湄洲祖庙及厦门、台湾等地的妈祖庙宇之中。据笔者统计,单悬挂于台南大天后宫的清代的匾额就有四五十方,湄洲岛作为祖庙所在,获赐赠的匾额似应远不止此数。然而,因遭受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的浩劫,包括湄洲祖庙在内的大陆妈祖庙宇的古代匾额大多数已毁坏遗失,荡然无存,不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文物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无法估量的损失。目前悬挂于湄洲岛麟山路185号麟山宫由清道光年间福建汀漳龙道摄理台湾府事方传禾遂 书赠的“圣足责 益彰”匾(图一),是劫后余生、硕果仅存的一方古代匾额,显得格外珍贵。
方传禾遂 ,字颖斋,安徽安庆府桐城县人。道光三年十一月,从福州知府任上调署台湾知府,道光四年正月十一日,署台湾兵备道;三月二十五日回任,不久,奉旨升授汀漳龙道。方传禾遂 在台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年多,但其政绩却十分可观,主要的有如下几条:
一、噶玛兰定制
噶玛兰位于台湾东北部,即现在的宜兰县,古称“蛤仔难”,原为三十六社“潘”居住地。乾隆末年开始,漳浦人吴沙率漳、泉、粤三籍移民入垦;其后人数越聚越多,至四万余,所辟田园达五千多甲(一甲约等于十一亩多)。嘉庆十五年,清政府禾遂 设噶玛兰厅以辖之,但事属草创,许多重条的规章制度,如田园赋则等尚未及制定。道光三年,赵慎畛总督闽浙,奏请“以福州府知府方传禾遂 署台湾府,候补盐运副吕志恒借补噶玛兰通判,往竣其事”。方、吕二人至台后,悉心筹划,“志恒要列应造册者十事,议行及停罢者二十事,传禾遂 复核上之。院司悉如所议奏咨,hellip;hellip;兰制始定”。其中田园赋则一项,原来部议拟照台湾叛产入官司之例每甲上田三十二石,中田二十六石,下田二十石,上园如中田,中园如下田,下园十八石,行令升科。方、吕二人议核按每甲“田六(石)”、园四(石)额则报升。并提出东、西势未垦埔地“应请暂免报升,以纾民困”;民人承种田园,毋庸换给司照,以方便民众,减轻负担。为了保护“番”民这一弱势群体,方传禾遂 还强调对于“番”民的加留余埔“番租”,“应官为经理”,以免汉民谋占,私买私;并特别提出应将余埔“番”业图册“照造一份,用印给予社番通土取存,并将章程刻石,以垂久远”;“每届三十年,呈官清厘一次,凡侵越番埔者,不论从何处典买,一概追还。倘或官吏为其朦混,误给印照垦契,查出一概注销。”(未完待续1)(李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