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后,“妈祖信俗”一语迅速成为各种媒体和社会上频繁使用的热门语词。它是继上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妈祖文化”一语后的又一个有关妈祖的热门语词。应该说,以“妈祖信俗”名称来申遗,是选择了一个颇为恰如其分的语词,它其实就是“妈祖信仰与习俗”的缩略语。不过,如果认为“妈祖信俗”一语是此次“申遗”新创造的词语,则不符事实。实际上,“妈祖信俗”称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常见于学者的论著或文章中,但似乎不如“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称法时兴和流行,内涵也比较模糊,而此次申遗则对“妈祖信俗”进行了严格的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明确。
“妈祖信俗”一语,起码在15年前就已出现。1995年4月,澳门文化研究会与澳门海事博物馆举办的妈祖文化国际研讨会,就率先使用“妈祖信俗”作为会议名称,会议全称为“澳门妈祖信俗历史文化研讨会”,后来结集出版的论文集,就称为《妈祖信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在该论文集中,就有多位学者频繁使用“妈祖信俗”一语。如香港的谭世宝教授有论文题为《略论妈祖信俗的性质及中国学术与宗教的多元互化发展》,该文后来亦发表于《学术研究》1995年第5期。谭文分为四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题为“略评有关妈祖信俗的性质的歧见论争”,第三部分题为“三教同预妈祖信俗例析”。谭文在“结论”部分中写道:“笔者认为妈祖信俗起于民间,而倡行于朝廷官府,主导于儒家礼祭,而分行于道佛以及其他民间宗教。”作者在200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澳门历史文化探真》中,再次把这些内容收录进去。又如《妈祖信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有中国社科院日本所教授刘天纯论文《妈祖信俗文化形成及对日本的传播》,论文标题中则使用了“妈祖信俗文化”。文章认为:“妈祖信俗文化,发端于福建湄洲岛的妈祖家乡,波及全国,引起历代朝廷天子的重视,加封过多次荣耀的封号和尊称,因此为妈祖建造庙堂,行祭祀。”“妈祖信俗也很早传入台湾岛”,“妈祖信俗文化,从它产生之后,不久也随之航海经商的船队传入日本列岛。”2004年,刘天纯等著《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又把“妈祖信俗文化形成及对日本的传播”内容编为该书之第十七章。
在“妈祖信俗”申遗成功前,较频繁使用“妈祖信俗”的学者,除谭世宝、刘天纯外,笔者所见,还有山东大学的博士阎化川,他在《世界宗教研究》2005第3期发表一篇长篇论文,题目为《妈祖信俗在山东的分布、传播及影响研究》。另外,何俊、范立舟二教授合著的《南宋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书中第八章“南宋的文化风尚、社会生活及其思想史意义”中设有“妈祖(天妃)”一节,也频繁使用“妈祖信俗”称呼。书中认为“开始时妈祖信俗流行的区域很小,大约到北宋末年受到朝廷的重视而在更大范围得以传播”。“妈祖信俗中的道教色彩最为浓郁hellip;hellip;南宋时,妈祖信俗掺杂了许多道教的成分,也是可以想象的。”在谈到妈祖崇拜缘由时,作者指出:“拯弱扶陷,广济众生是妈祖信俗得以扩展的基本原因。”
综上所述,可知“妈祖信俗”的使用历史至少有15年了。只是在“妈祖信俗”申遗成功之前,它还只限于在一些学者的文章或论著中使用,直到申遗成功之后,它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并逐渐成为妈祖故乡、妈祖信众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词语。 (刘福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