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香客持香旗在朝天宫天公炉过香烟
(四)关爱祖国方面:爱祖国、爱家乡是海外华侨华人固有的民族感情和优良传统。不管祖国政治风云如何变幼,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总是不变的。史料显示,自近代以来,国外的会馆天后宫在组织华侨支援祖国同胞御灾捍患和反帝反封建斗争上做出很大贡献。如晚清时期,因连年割地赔款,国库早被掏空,故每遇灾害,政府只好派有名望的绅商向国外华侨募捐劝赈。据光绪五年(1879)前福建巡抚丁日昌《题为南洋华商捐赈请颁匾额事奏折》透露,时因山西、河南发生严重粮荒,先是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派人赴日本向华侨募得银圆15000圆;继又由福建巡抚丁日昌选派绅商陈占鳌等赴南洋募得白银30933两有奇。华侨们不求朝廷给予叙功奖励,只请求给会馆的天后、关帝神位各颁御书匾额一方,“以顺舆情,而资激励”。相似的情况还有光绪二十五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和广东巡抚鹿传霖的一本奏折,说的是新加坡潮州会馆为山东赈灾等捐银6000两,华侨们自称:“力薄资微,不敢仰邀奖叙,惟往来海上,恒赖天后默佑,风波无惊,敬恳奏请恩颁匾额于新加坡天后庙敬谨悬挂,以酬神贶。”此方御匾尚存于新加坡粤海清庙,题曰:“曙海祥云”。另外,新加坡天福宫亦有一方光绪三十三年御赐匾额,题曰:“波靖南溟”,可能也是华侨助赈所得之颁赐。
20世纪初,清朝政府腐败不堪,气数将尽,华侨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而,孙中山先生针对时局,因势利导,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革命口号,得到广大华侨的热烈响应。无论在日本、南洋或美国旧金山,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和募捐筹款,都受到华侨们的保护和支持。日本长崎福建会馆天后宫犹存一帧欢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照片。而当20世纪30年代中国遭到日本军国主义的直接侵略时,海外侨胞更是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全力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如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陈嘉庚即以福建会馆主席名义致函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请召开全坡华侨大会讨论对付日本的办法。他还致电日内瓦国际联盟和美国总统胡佛,要求其履行国际条约,维护世界和平。“七·七”事变后,中国国内掀起全民族抗战高潮。南洋各会馆、会社也纷纷成立援国内抗日救亡团体。为了联合海外抗日救亡团体的力量,在陈嘉庚等多方斡旋筹措下,于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礼堂召开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代表大会。来自东南亚各国和香港的代表164人,代表45个救亡团体出席大会。会上正式成立“南洋各国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并选举陈嘉庚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通过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宣言》,号召海外侨胞“增筹赈款,推销公债,以救济中国之难民”。
三、妈祖信仰对华侨居住国的影响
妈祖信仰不仅在华侨社会深具张力,而且在所在国的政府和民众中也曾产生过一定的历史影响。但这种影响的趋势往往是随着所在国的政局和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大体上只能分为历史的和现实的两种影响来谈。
(一)历史的影响
历史上,妈祖信仰在俗称东洋的琉球、日本、朝鲜等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其原因是以上这些国家原本跟中国有很深的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关系。其中最具典型的是琉球,该国原系中国藩属,在明、清两代约五百年的历史过程中,琉球国王均由中国皇帝派天使前往册封,琉球的贡使、留学生和贸易商人等也频繁地往返于中琉之间,而以上人员的来往,又只能依靠帆船为交通工具,所以,中国航海者对海神妈祖的崇拜,自然也就普遍地影响到琉球人当中。妈祖信仰在琉球甚至形同国教。早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国王就在首府那霸天使馆之东建造了一座天妃宫,即俗称下天妃宫。迨景泰八年(1457),国王尚泰久还特献新钟一口,铭曰:“王大世主庚寅庆生,兹现法王身量,大慈愿海,新铸巨钟以寄舍下天妃宫,以上祝万岁之宝位,下济三界之众生。辱命相国安为其铭。”清乾隆二十二年,国王尚穆又采纳中国册使全魁、周煌提议,在姑米山再建一座天妃宫。更有意思的是,该国还把天妃宫建到中国来。先是清康熙间,琉球贡使在福州柔远驿(中国官方接待外国使者的馆驿)内建造一座天妃楼,以便住在馆绎的琉球人员早晚上香祈祷。雍正二年(1724)又对天妃楼进行提升重建,由琉球硕儒程顺则为记。继之于乾嘉间,琉球驻闽商人又在福州建立琼水球商会馆天后宫,并置有庙产和冢山。福州仓山至今尚存许多琉球人墓碑。直到清同治五年(1866)由于清政府腐败,不能保护琉球的藩属地位,而终于被日本侵吞,中华文化在琉球的影响亦从此衰落。 (未完待续8)(蒋维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