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在台湾有30多个称谓。台湾鹿港天后宫正殿供奉着一尊黑脸妈。关于黑脸妈的来历,有人说是千百年的香火熏黑的,有人说是从大陆渡台的途中被船上的灶火熏黑的,而天后宫的邓厚根先生说,这尊妈祖像是由清朝的靖海将军施琅在1683年奉旨平定台湾时带到台湾的。天后的曾连吉先生说,施琅将军不但留下了妈祖像,也在1683年还专门奏请康熙皇帝,在鹿港修建天后宫,属于福建省台湾府天妃宫,是目前台湾的宫庙。目前,湄洲妈祖庙也有一块石碑记载施琅请封。鹿港天后宫的石柱、丰拱、石狮、壁雕无不保留了清朝时期的原貌和原汁原味的闽南建筑风格,而众多署名显赫的牌匾和威严的宫门,也在无声地告诉人们两岸本同宗同源的历史真实。
清朝统治台湾的213年,是台湾历史上自始至终由官方主导推崇妈祖信仰的时代,也是妈祖信仰在台湾趋于普及发展的时代。纵览史籍和文物资料,凡是赴台展住的文武官员都倡导和推崇妈祖信仰。有的倡导创建或重修妈祖庙,有的为神庙谋划维系香火的办法和措施,以求神缘永续,香火不灭,有的用献匾题联、撰文刻碑、行吟题咏等形式歌颂神功圣德。
“正统才有灵,有灵才有香”的正统信仰理念,使得台湾许多妈祖庙很早就与大陆祖庙有密切关系。1742年创建的新竹市长和宫,创建时从湄洲妈祖祖庙亲迎妈祖三妈金身,此后每三年一定要往湄洲祖庙进香;当时由南宥港出发,直航湄洲。1920年嘉义县朴子市配天宫推派地方绅士14人前往湄洲庙进香,获赠妈祖神像一尊、进香旗一对及四季兰珠等信仰。1922年苗粟县苑里镇慈和宫赴湄洲祖庙谒祖进香,庙中至今尚存台岛第五颗与祖庙结盟的印玺。苗粟县竹南镇龙凤宫,至今仍保留着1946年前往湄洲割火时挂于船头的令旗。
1978年,中国大地万物复苏。1979年元旦后,台湾海峡无战事,这就给两岸民间交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交流是从朝拜妈祖祖庙开始的。当年农历三月廿三,台中县11位渔民暗渡海峡,悄悄来到湄洲岛进香,可当时的妈祖祖庙遭损毁尚未恢复。
台湾蔡辅雄老先生第一次到大陆祭拜妈祖是在1981年,当时他和另外几名妈祖信众非常盼望到福建湄洲祭拜妈祖,但那时两岸仍处于隔绝状态,他们还有些害怕,最后几个人抓阄确定谁先来大陆“探路”,蔡先生抓到了。几个朋友给他凑了些钱,他便瞒着家里人,几经辗转到了大陆,终于完成了心愿。民间信仰是两岸相互交往的一种形式。
从1979年春到1986年秋,共有132批489位台胞冲破台湾当局设置的各种障碍来湄洲岛朝圣。
1978年起妈祖信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逐渐升温,信仰活动日益频繁,掀起妈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1985年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在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纪念日(1987年重阳节),海峡两岸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台湾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妈祖神像环岛弘法活动历时26天。
1989年5月6日,台湾宜兰县南方澳南天宫组织224人乘20艘渔船护送妈祖圣像直航湄洲岛进香,这是 1949年两岸隔绝以后第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 (未完待续)(郑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