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禧,位于福建莆田忠门半岛南端,近临贤良港,面对湄洲岛,东西环海,南北依山,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在相邻村居中处于中心位置。莆禧的妈祖信仰源于宋代,宋高宗时期已建有崇福夫人庙,有著名学者洪迈《夷坚志》中《浮曦妃祠》为证,全文如下:
绍熙三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有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盍谋脱计。”于是舟师诣崇福夫人庙求救护,得三吉珓。虽喜其必无虞,然迟回不决。聚而议日:“我众力单寡,不宜以白昼显行迎祸;且安知告者非贼候逻之党乎,勿坠其计中。不若侵晓打发,出其不意,庶或可免,况神妃许我邪!”皆日:“善”。迨出港,果有六船翔集洪波间,其二己逼近,舟人窘迫,但遥瞻神祠致祷,相与被甲发矢射之。矢几尽,贼舳舻已接,一寇持长叉将跳入。忽烟雾勃起,风雨倏至,警涛驾山,对面不相睹识,全如深夜。既而开霁帖然。贼船悉向东南去,望之绝小。立之所乘者,亦漂往数十里外,了无他恐。盖神之赐也。其灵异如此。夫犬今进为妃云。
洪迈写的这篇《浮曦妃祠》是妈祖神话传说中最早的证埔之一。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野处,江西鄱阳人。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两浙转运使,知赣州、婺州,官终端明殿学士。卒谥文敏。有《夷坚志》、《容斋随笔》两部巨著传世。洪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言必有据,他在写这篇《浮曦妃祠》时,在原文末特地注“立之说”,可见是他听郑立之本人亲口所说的真实经历。本文中“浮曦”是莆禧的古称。元代时称蒲禧,如张翥《留题蒲禧湄洲岛天妃庙》,可见元时把湄洲岛列入莆禧。明洪武二十年(1387)莆禧建城,置守御千户总,从此莆禧之名传扬于世。文中称莆禧妈祖庙为“崇福夫人庙”,洪迈是宋高宗朝的进士,宋高宗二十五年(1155)封妈祖为“崇福夫人”,足见莆禧妈祖庙的建庙历史是在这一时期。妈祖“天妃”的封号,是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封“护国明著天妃”开始,元代五次封天妃,明代永乐七年(1409)最后一次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代开始封“天后”,可见莆禧天妃宫的名称当在元、明时期。现在莆禧天妃宫珍藏的板联“水之湄,女圣千秋口跻;墀以下,沙河—带奇观。”上款“嘉庆丁丑年”,即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至今己近二百年,下款字跻不清,有“□□弟子□□□敬奉”等字样。现宫中奉祀的妈祖木雕软身神像,端庄秀丽,丰采照人,慈祥可亲。[99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罗熠教授及古文物专家一行来此考察,盛赞莆禧妈祖神像造型是罕见珍品。
莆禧天妃宫作为宋代莆田最早期的几个妈祖庙之一,地理位置与湄洲祖庙、贤良港祖祠近在咫尺,应是妈祖生前常到之处。明建城后又在古城之中,是一处重要的妈祖行宫。特别是,莆禧的妈祖庆典习俗,除了同其他宫庙一样每年三月廿三、九月初九举办祭祀之外,每年正月十九日的盛大庆典,从正月十七日到二十日举行为期四天四夜的绕境巡游,四邻八乡争相观瞻,万人空巷,使莆禧“十九日”成为莆田最有影响的妈祖庆典品牌之一,莆禧天妃宫为传承和弘扬妈祖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郑世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