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88年从师大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做老师。1998年7月,开始当党校教师,在党校讲台上讲妈祖,有十四年了。
在莆田,妈祖文化是一道亮丽风景线,我喜欢讲妈祖。
喜欢讲妈祖,并不是因为讲妈祖轻松。对我来说,讲妈祖是一项令人掌心出汗和情绪低落的严肃工作。掌心出汗,是因为我总是刚在讲台上坐下就神经紧张,老觉得学生一定会发现我知识十分有限。情绪低落,是因为十四年来,讲了几十次的《妈祖文化基本知识》,每次讲完了,便深信自已又讲得不好,学生肯定有不满意的地方。
人,贵有自知之明。尽管我一直在追求中庸,可是我知道我是个迟钝的人。喜欢讲妈祖,当然不是因为我认为自己比别人更有知识,或是写了许多的妈祖散文,略微懂一些中华传统文化。有时见到一些人,用一种学校里的学生对老师的谦虚眼神看我,并拿着书让我签名,我也觉得惊奇。当然,有人尊敬我,我很开心。
我到底为什么要喜欢讲妈祖呢?妈祖的魅力在哪里呢?
喜欢讲妈祖,是因为这样可以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更加有色彩。我希望自己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成为一个“妈祖专家”。同时,讲妈祖,可以让我进行知识整合,把党章、传统文化、经济以及宗教劝善等融合在一起,而这一些知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有用的。我的生活,太曲折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我活不到今天。我也希望我的意志更加坚强一些。自从1979年我只身一人去上海求学,就一直注意加强意志锻炼,但收效甚微。
喜欢讲妈祖,是因为它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活动。妈祖文化讲平安,平安来自中庸,中庸只有二个含义,谦虚和勤奋。内涵不变,时间在变,人在变。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在变。妈祖文化是一种变的文化。当然,天不变,道亦不变。谦虚和勤奋的二个内涵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喜欢讲妈祖,是因为我喜欢“忆苦思甜”,把自己的一些人生失败例子当做“反面教材”传授给学生。吃一堑,长一智。我希望学生可以从我的教训中得到启迪。在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错误的代价太惨重了。往事不堪回首。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妈祖是宽容的,允许人犯错误,也允许人改正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妈祖文化,中庸哲学的智慧,如大海一般地长阔高深。
活到老,学到老。人经常地会说错话,做错事,涨得满脸通红,为自己的拙劣表现而羞愧,妈祖文化可以让人从失败中学到很多东西。失败为成功之母。
喜欢讲妈祖,还因为我喜欢解决一些必须动脑筋才可以解决的问题。做老师,十四年了,讲了许多课,《文选》,《语文》,《写作》,《党章》,《辩证法》,《台湾》等。都是别人讲过的课。而讲妈祖,才完全是崭新的课题。在莆田,也许我是第一个讲授妈祖课的教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书》经上的话,简古精妙,让我有无尽的受用。
喜欢讲妈祖,是因为我喜欢学习。事实上,我只有不断地向书本、生活、实践、社会学习,我才有资格在讲台上继续呆下去。我本来就是一个笨拙的人,随着年岁增大,头脑越来越迟钝了。但是,世界每一天都在前进,而妈祖文化也在每一天向前进。我做老师二十四年来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实践出真知,劳动者最聪明。困扰我的许多重大问题,在人民群众手中都显得轻而易举。我打算从今天开始,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真诚地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进行谦虚而有成效的努力,使我的妈祖课更有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喜欢讲妈祖,是因为讲课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讲妈祖,让我变得中庸,使我可以让传统文化来指导我,使我有计划、有条理、有步骤、有耐心,以及有变化地生活和工作。为之以渐,持之以恒,这就是传统文化,我写作妈祖散文二十年,有一些成就,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
理由够多了。一万个理由。可是,我还没有提到我喜欢讲妈祖的最重要的理由。
理由之一是林老师。林老师是我上大学的英语老师,温柔美丽,又会鼓励学生。有一次,1985年春,她在课堂上朗读了我的一篇英译汉的小文章。这让我整整开心了一周。这个举动,让我明白,做一个老师,应当抓住每一个机会鼓励学生。同时,林老师还让我领悟到,人生中取得一些小成就,并不像所想像的那么困难。正当的事情,只要悉心去做,多少总会有些成就的。我可以在我的妈祖课中,补充一些励志的内容。 (游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