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湄洲湾畔下冲沁村地处偏僻,远离喧杂的城镇,村民们对妈祖又特别敬仰,因而,这里一直保留下诸多与妈祖有关的民俗活动。其中最隆重的要数正月的“闹元宵”活动了。
从正月初九开始,下冲沁的村民就结队来沁安宫请香,让妈祖的香火在下冲沁自然村里挨家挨户“驻驾”,庇佑各户人丁兴旺、物阜年丰,直到正月十二日才结束。十三日开始就轮到上冲沁村张姓和林姓的人家了,大清早,沁安宫里里外外挤满了人,期待妈祖的出殿,小孩们则争着捧那十七尊小神像,那场面够喜庆。等妈祖出殿以后,早已有人将各支队伍有序安排到村里各家驻驾巡安。到了晚上,妈祖得安排到张姓“福首”家“住厝”,村里的人都会到“福首”家上香,“福首”家得准备“红豆丸”给乡亲们吃,祝愿大家一年团团圆圆、红红火火。家里有年长的因夜里不能到此上香,得捎他们的家人带回去,这叫“送福气”,祝福老人福寿安康、松鹤延年。第二天依旧到剩余的人家驻驾,晚上就轮到林姓的“福首”家“住厝”,习俗还和张姓一样。两家“福首”那可是在年前就卜好杯确定下来的,按生肖并获三圣杯的人才行。这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卜得“福首”的人家那欢庆的场面越来越隆重。等到十五日晚上,各家各户都巡安结束了,妈祖就安排回沁安宫里驻跸。十六日开始,安排绕境巡安,全村男女老少护着妈祖神像,经田间,过村庄hellip;hellip;绕过最外围的村界巡安。待到近午时,海水将退至最低位,大家就在宫埕集中,请法师做完道场之后,年轻人就抬着神像从宫埕出发,沿水路到鹅山“招渡亭”请香,当地称作“娘妈走水路去娘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受“后海围垦”的影响,围垦内没有潮汐,改为沿海堤道路到“招渡亭”请香。
还有一些习俗也较有意思,如“宫埕过夜”和“龙穴洗澡”等。“宫埕过夜”是孩子们一到夏日就争着到宫埕来过夜。一来,这里无蚊子之侵扰,有凉风之相伴,可谓风清月明,正合睡梦;二来,既可在此观星,又可听涛,偶尔下海捕抓些鱼虾再睡,好不惬意;三来,和伙伴们尽情地玩累了,就在妈祖的梦里酣睡,多美好!此习俗如今依旧保留。“龙穴洗澡”是沁安宫旁有一方水池,等到海水上涨时,池底会不断地冒出气泡,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龙穴”,因此得名。 (黄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