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信仰习俗
【发布日期:2012-12-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目前世界各地包括湄洲妈祖祖庙和福建省泉洲市、浙江省宁波市、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深圳市、广西北海市的天后宫,香港的天后庙、澳门妈祖阁、台湾北港朝天宫,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澳大利亚等妈祖宫庙5000多座,信众2亿多人。以下以天津市、浙江地区、潮汕地区、台湾地区为流播区的代表进行阐述。

1、天津市的祭拜海神娘娘
每年立春之后,渔民们在第一次出海前要进行各种拜祭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船行平安,鱼虾满舱。古时候,最流行的做法是:出海渔民先在自家的海神娘娘像前烧香、磕头,然后到渔船前进行祈祷;临行前腰向海里撒些粮米等物,以喂饱海中鱼怪,使其不兴风作浪,让人们航行顺利;渔船起航时,要放鞭炮,以趋邪恶。比较隆重的拜祭海神娘娘活动是到天后宫朝圣。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海神娘娘诞辰纪念日时,渔民们无论多忙都要驾船到市内东门外的天后宫进香,参加皇会(曾被誉为中国的“狂欢节”)。那些鱼商在出海前也要到天后宫许愿,祈求人船平安返回。当年天后宫大殿曾悬挂着许多小木船模型,都是许愿者的还愿品。《津门杂记》载:“神诞之前,每日赛会,光怪陆离,百戏云集,谓之皇会。香船之赴庙绕香者,不远数百里而来。由御河起,沿至北河、海河,帆樯林立,如芥园、湾子、茶店口、院门口、三岔河口,所有可以泊船之处,几乎无隙可寻。河面黄旗飞舞空中,俱写天后进香字样。红颜白首,迷漫于途。数日之内,庙旁各铺店所卖货物,亦利市三倍云。”

2、浙江地区的妈祖信仰习俗
浙江地区象山开渔节是当地一个比较特色的习俗。象山渔民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盛会。祭海仪式源自悠久的民俗传统,千百年来,渔民们在出海前总要去敬拜妈祖,祭奠大海,祈求平安、丰收。如今,祭海典礼已成为象山开渔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铜号向天而鸣,礼花一齐燃放,主祭人和副祭人带头船老大一起向妈祖像敬献花篮。随后,县带头船老大、各渔村渔民和老渔民代表相继奉上高香。紧接着,向大海、妈祖神像敬五谷、五果、三牲等。60名渔家汉子高举海碗向大海、妈祖敬酒喊颂:“一敬酒,感恩海洋;二敬酒,波平浪静;三敬酒,鱼虾满仓。”热闹欢快的舞乐响起,30名渔家小伙和姑娘满怀虔诚跳起了祭舞hellip;hellip;最后,当地的鱼灯、马灯、百兽灯欢快地舞了起来,东门船鼓震天响,把祭海活动推向了高潮。整个公祭场面令人感动,因为所有参与者都是自发参加的,所有表演服饰与道具、鱼灯、马灯、百兽形象都是渔妇们亲手制作出来的,她们为自己的“手工作品”自豪。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正是象山人知恩图报的精神写照,古老的祭海活动被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除祈求平安丰收之外,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

3、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习俗
在潮汕地区,凡是近海临江的村镇,几乎都有妈祖庙。潮汕地区百姓拜妈祖的习俗反映了其与海结缘的一面。对妈祖的虔诚,演化出不少民间习俗,最普遍而隆重的习俗是“做妈生”。“妈生”即妈祖出生的日子,即农历三月廿三,而潮汕地区要吃炒面,意在消灾解厄,祈求平安。潮汕地区称面条为面线,棉纱也称纱线,两者形似名近,使人联想到妈祖传说中林默手中的渔网线。炒面是面条炒韭菜、豆芽,而豆芽在潮语中称豆生,寓意诞生与长寿之意。“妈生”宰大鹅也是潮汕地区民俗之一,既是敬神、亦可饱口福。“妈生”敬神还有甜粿、粿桃等粿品,这些都是米粉做成的潮式米糕。甜粿是糯米粉加上蔗糖水拌匀,倒进竹蒸笼慢慢蒸熟,十分柔软清甜,不易发霉变质。老一辈人搭船前往南洋谋生,顺风顺水也要一个月的路程,因此就带着甜粿作为干粮,也就有“无可奈何舂甜粿”的俚语。

4、台湾地区的妈祖信仰习俗
台湾是我国妈祖信仰嘴普及的地方,早在清康熙时,大陆的赛神活动就传入台湾。郁永河在台南赤嵌目睹天后宫前演戏酬神写下《竹枝词》:“肩披黰发耳垂珰,粉面朱唇似女郎;妈祖宫前锣鼓闹,侏离唱出下南腔。”《安平县杂记》:“三月份二十日安平迎妈祖。是日,妈祖到鹿耳门进香;同时,庄民多备八管鼓乐、诗意故事,迎入绕境,喧闹一天。是夜禳醮踏火(又曰“过火”),演戏闹热,以祈海道平安之意。一年一次,郡民往观者数万。”尔后,妈祖香火逐渐鼎盛,因此台湾现在有“三月疯妈祖”的俗语。尤其是以大甲镇澜宫到北港进香行动最为宏伟壮观。妈祖在出巡时,要扫街,鸣锣,清道,举“肃静、回避”牌,配置凉伞、凤辇和“天上圣母旗”等,并依移驾、起驾、巡游、驻跸、接驾、回銮等程序进行。 (林美容)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