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与海上丝绸之路(上)
【发布日期:2014-10-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天宇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茶叶和铜铁器等四大宗,往中国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奇珍异石等宫廷用物,因此也称为陶瓷之路、香草之路。
而妈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中具有她独特的作用,在妈祖信仰产生并逐步广泛传播后,海神妈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种标志性精神力量。
北宋末年以后,妈祖信仰自中国东南海岸一隅的莆田开始迅速传播,不仅在中国沿海,而且深入大陆腹地,成为中国信众最多、影响最广的海洋女神,并远涉重洋,在五大洲落户,成为世界华人以及各地部分原住民共同信奉的海洋女神。
妈祖诞生地福建莆田湄洲湾本身就是一个临海港口,莆田海上贸易和海外移民比较早。在隋唐之际,就有莆田人远涉重洋的记载。莆田紧邻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海口——泉州。唐代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南方海路开始承担起中外交流主干道的历史重任。宋初,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发达与指南针等远航技术的完善,泉州凭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国际港口之一。泉州因此成为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枢纽。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泉州设立市舶司,专责处理海上贸易事务,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频繁的海上活动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海难,使得航海者渴望着一尊拔溺救难的海上保护神。在这种情况下,热心救助海难并最终在救助海难中献身的林默便成为广大航海者及民众共同膜拜的海神。妈祖信仰产生后,随着航海者以及向海外移民的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可见,正是中国海洋开拓事业的客观需要催生了海神妈祖,海神妈祖也因为海上丝绸之路海事的繁忙而成为航海者的保护神,妈祖信仰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而广泛传播。
中华海洋文明中,妈祖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妈祖信仰经过千年岁月的发展,特别经过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褒封和推崇,影响力越来越大,妈祖已经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海上保护神,成为海峡两岸、东南亚地区等和平往来的精神纽带,被尊称为“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文化以“仁、义、勇、和”为精神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随着航海业发展和移民的迁徙,逐渐从莆田湄洲向世界传播。特别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在世界上弘扬了以妈祖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海洋文明。妈祖精神体现了中华海洋文化的“和平”精神。郑和七下西洋的28年间,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推行亲仁善邻的对外政策,所到之处大力宣扬妈祖的精神,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巩固和发展了中国与亚非三十多个国家的友好关系。郑和所到之处大都建有妈祖宫庙。中国侨联主席林兆枢认为,“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的和谐同样重要。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处世规则,这种种不同归根到底都是源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是海外华人立足当地的根本途径,而妈祖精神所提倡的lsquo;包容、大爱rsquo;正是海外华人与住在国人民和谐共处的关键。”
妈祖信仰是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妈祖信仰已经成了海外华人“民族认同”的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妈祖信仰,海外华侨华人表现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特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时至今日,五大洲华人集聚的地方都有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有妈祖宫庙5000座以上,信众超过2亿人,尤其是与我国毗邻的越南、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都建有妈祖宫庙。2008年由中国侨联等主办的第三届湄洲妈祖·海峡论坛在莆田举行,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侨领及专家学者就论坛主题“妈祖文化与华侨华人”展开讨论。在讨论会上来自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的卢祖荫指出:“海外的华人社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妈祖宫庙和同乡会馆或商会是一体的,妈祖庙不仅是当地华人社区的政治中心及社区中心,也是其精神支柱。”新加坡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的福建会馆,当年就是在以妈祖为主神的天福宫内设立的。粤海清庙是潮州人祭祀妈祖的主要庙宇,于1845年成立的义安公司,1925年设立的潮州八邑会馆,跟粤海清庙都有一段密切关系。于1909年创立的福州会馆与妈祖的信仰也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妈祖信仰不但在血缘和地缘组织上发挥了团结的作用,其也在业缘组织上产生相同的功能。比如新加坡红灯码头电船公会、新加坡摩哆船主联合会、炭商公会以及其他与航海业、渔业相关的业缘组织都有祭祀妈祖。祭祀妈祖的庙宇,有的是南来华人移民子弟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1849年在福建会馆天福宫旁设立的私塾崇文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妈祖信仰崇尚善与爱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华侨华人将之扩展为“和平、和睦、和谐”的范畴。旅居海外的华人,身处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下,体认着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正是妈祖信仰促进了华人内部的团结、和谐。妈祖精神将成为凝聚海内外华人共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一条重要精神纽带。
妈祖生前作为一个年轻女子,不畏风险浪恶,奔波海上,救助海难,为航海者导航,这既是一种伟大的仁慈、勇敢和献身行为,也是一种高尚精神。她的这种行为和精神,理所当然成为所有航海者学习的榜样,鼓励他们勇敢迎接恶劣自然环境的挑战。当妈祖为救助海难殒身后,成为广大民众特别是航海者膜拜的海神,更是成为广大航海者的一种精神依托和激励因素hellip;hellip;海上的狂风和恶浪,往往都只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谁能坚持得住,谁就有可能化难成祥;谁惊慌失措,丧失信心,放弃努力,谁就可能被凶险的风浪所吞没。妈祖信仰以及妈祖精神给了人们战胜灾难的希望、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坚信当他们面临危难的时候,妈祖会来解救他们,于是他们顽强坚持,等待救助,并终于渡过了难关。认真研究妈祖显灵、妈祖救助航海者的一些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妈祖信仰的这种精神激励的作用。比如元代周伯琦撰写的《台州路重建天妃庙碑》中有“盲风怒涛,危在顷刻,叩首疾吁,神光下烛,划时静恬,顺达所拟”的记载;明代的危素在《河东大直沽天妃宫碑记》记载了一起海难:“所乘舟触山石,几覆,乃亟呼天妃,俄火发桅杆,若捩其舵,遂得免。”在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从此类海难中获得救助的原因其实应该是舟人在妈祖精神的激励下,坚持了下来,并终于赢得了生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