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宇
在危急关头,妈祖精神还具有激发潜能的作用。现在世界上很多专家学者重视人的潜能的开发,并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实际上,在特定的环境中,人的潜能假如能得到发挥,就会产生自己平时都难以想象的力量。妈祖精神在航海者面临危急状态的时候,就起到了激发潜能的作用。明万历年间陈侃在他的《使琉球录》一文中有一段生动的记载,说:“船摇荡于暴风雨中,篷破、杆折、舵叶失、舟人号哭、祈于天妃,妃云立即换舵可保平安。在巨浪中舵叶重二三千斤,由于神庇,力量倍增,平素换舵须百人以上,今日船危三数十人举而有余。”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妈祖的庇佑,不如说是人的潜能在妈祖精神的激励下得到迸发,与其说 是妈祖保佑了他们,不如说是妈祖精神帮助他们战胜了困难。
妈祖文化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巨大影响力,还可以总结出不少,这种影响力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至今保存的妈祖信俗、从遍布海上丝绸之路上各地的妈祖宫庙,以及妈祖文化的传播上可以得到印证。
妈祖文化还是联系、整合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精神纽带。广州、汕头、湛江、北海、泉州、宁波、扬州、蓬莱、漳州等多个沿海城市表达了联合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意愿,这些城市都强调了妈祖宫庙在这些城市海洋事业发展中的作用,都在打妈祖文化牌。妈祖的宽容与和平精神是这些城市整合、互利、共赢的一种重要精神动力。
以汕头来说,2014年4月15日,以“弘扬妈祖海洋文化精神,复兴汕头海上丝路传统”为主题的汕头市第二届妈祖文化节在红头船发祥地澄海樟林古港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界嘉宾和信众近2000人出席了开幕式。潮汕地区的妈祖是从福建莆田湄洲湾传播来的,妈祖宫遍布潮汕的每个区县村落。潮汕至今的很多民俗都与妈祖信仰息息相关,如“做妈生”,即农历三月二十三,要吃炒面和各类甜粿等。
除了宋时就已经是大港的登州(今山东蓬莱)之外,广州、明州(今宁波)、泉州也在元时发展成为当时的大港和海上交通枢纽,同时一大批中小型港口也点缀在沿海各地,而每兴一座港口,妈祖庙也随之建起。元朝廷官方规定,开船之前,必须先祭拜妈祖,广州、明州、泉州、杭州、台州、福州、天津、绍兴、漳州、温州、苏州、昆山等港口城市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乃至扩建妈祖庙,做为官府祭妈祖之用。
郑和七下西洋大大地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在三十余年的时间内,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遭遇台风、巨浪、海寇,每当遇险之时,总向妈祖祈求庇护,并都能够得以脱险。郑和从江苏出发,经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再往我国南海诸岛出国访问。每到一处码头,必先祭拜妈祖,如果碰到有些码头未建妈祖庙,便组织建造。因此,不仅妈祖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航海者的保护神,而且妈祖文化也成为那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所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妈祖文化已经成为联系这些城市的一种精神纽带。
明代郑和带领的庞大船队带着中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带着妈祖的神像,一路上建造妈祖宫庙,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接触并交往过众多的国家和民族,传播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和中华文明。在七下西洋的漫长过程中,郑和以及他所带领的中国人用事实告诉人们这种沟通和交流的可能性。以妈祖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海洋文明,证明了一种和谐共赢的海洋观存在的可能性。海上丝绸之路是亚欧非各国人民贸易与经济、文化与艺术、思想与观念以及生活习俗交流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物种传播之路、商贸流通之路,更是沿线诸国各族不断增进了解和友谊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东亚、南亚、地中海地区、东非地区文明的兴衰变化,显著促进了东西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当年郑和船队留下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妈祖宫庙遗迹,是增进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深沿线不同文化信仰的国家、民族之间互信互利的重要见证。
事实上妈祖文化也已经得到了外国民众一定程度的认同。法国民族学院的谢鲍尔博士在巴黎创建“真一堂”供奉妈祖,并设立妈祖史料文物研究中心,称妈祖为“世界海上和平女神”。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把妈祖塑造成一个有别于西方海洋文化,具有东方海洋文化色彩的崇尚自由、平等、互信、热爱和平的海上和平女神的形象。2006年,加拿大卑诗省坎伯兰市长贝茨·弗雷德亲赴妈祖故乡湄洲恭请妈祖神像到坎伯兰市,吸引在加华人前往朝拜妈祖,间接促进了当地煤炭资源的开发。妈祖信俗还列入了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这些都表明,妈祖文化将有可能越来越得到各国人民的认同,成为海上航海者共同的保护神和共同的和平女神。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过程中,妈祖文化不会缺席,其必将成为一笔巨大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