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有一种操守,穿透岁月历久弥芳!
有一种信仰,跨越千年薪火相传!
有一种精神,纵横时空包容天地!
难忘那座山,定格了那种操守那种信仰那种精神!那座山,就是大气磅礴的晋中绵山。它南依太岳山脉,毗邻平遥古城,承载着山光水色、历史胜迹、佛道神庙、华夏民俗,更以“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而名闻遐尔。
绵山又名绵上。《史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闻介子推入绵上山中,于是“环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因而,绵上山又称介山,是我国最早以人命名的名山。
令人惊喜的是,山上竟然还有一座妈祖殿,使人想起故乡那婉约如眉的湄洲岛,想起天风海涛的闽海。是妈祖娘娘,在山高水长与海阔天空之间,搭起了一座信仰的彩虹之桥。
造访绵山正值初春,我与一班文友赴山西考察,慕名登临。其时三晋大地仍是寒气逼人,但山上的花儿却已忍不住透露出春讯了:山坡上、悬壁旁、峡谷边,时见一树树桃红李白,间缀点点黄色的杜鹃花,给绵山添上了些许灵气与活力。“绵上”添花,也为我们的文化之旅增添了些许妩媚。
山上游览,印象最深的当推我国最大的石窟寺——介公祠了。该祠依大石窟而建,正中供奉着高达三层楼的巨型介公造像,背景是碧波苍松,云蒸霞蔚,两侧是多组描述其生平传奇故事的彩塑。想是刚举行过“寒食清明拜介公大典”,祠中花篮罗列,祠前旗幡翻舞,数十道彩练横跨山谷。祠前广场八尊大型拜柱下,悬挂着“走进寒食清明文化之源,领略寒食清明文化真谛”的彩色横幅,格外醒目。
典籍记载,介子推系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追随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忠心耿耿,曾割股以啖君。当重耳回晋复国登上晋文公王位后,论功行赏,诸臣邀功争禄,介子推耻与为伍,就背着母亲上绵山隐居。文公率众臣来,寻不着,放火烧山逼其出仕;介子推母子守志不出,被焚于绵山大柳树下。晋文公怀念他,于是令在子推的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举国禁烟火,只许吃冷食。
因了那种傲骨高风,清明风习由此而来,神州大地“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绵延至今;因了那种傲骨高风,介子推由贤人升格为神,成为以山、县、节、俗铭记的历史名人。山为介山、县为介休、节为清明、俗为寒食,可谓山以人名,节以人显。
是真名士自风流,不论朝堂草野,不论高山水泽。绵山大美,不仅在于介子推功不言禄、唯诚唯信、志在政治清明的高尚操守,更在于怀亲尽孝的中华民俗深情文化。
与介子推的绵山之魂相比,女神妈祖的大海之魂更显矜贵。妈祖娘娘何以在绵山也有一席之地呢?
这得从山下介休县范家说起。原来,范家系明清皇商,长期从事海上贸易,建有颇具规模的船帮。清乾隆三年(1738)6月21日,范家掌门人范毓馪率商船队赴东洋途中,海上忽然狂风骤起,乌云翻滚,继而发生了海啸,眼看就要人仰船翻。危难之际,茫茫大海中突然升起一座莲台,其上端坐着一位朱衣女子,口中念念有词。顿时风平浪息,化险为夷。再看莲台女子时,她已腾空而去。这时人们才突然醒悟:是妈祖娘娘救了船队,救了自己!为感神恩,范毓馪返乡后专程上绵山,在天下第一道观大罗宫旁修建妈祖殿,虔诚地供奉妈祖娘娘。妈祖殿的两副对联:“舟航稳载,绳缆坚固;风恬浪静,水途安妥”、“德泽宏深溥闽海,威灵广大震晋阳”,颂扬了女神的护航救难。
尔后,妈祖在三晋屡显灵迹,救助众生。乾隆十四年(1748)4月,山西省境内的太谷、榆次两县发生蝗灾,大片庄稼几被啃光。百姓禀报官府。山西巡抚限地方官七日内灭蝗。正当一筹莫展之时,县令猛然想起绵山妈祖,连忙上山入殿连声祷求。果然,天空涌现一片彩霞,妈祖娘娘神光降咒,不久遍地蝗虫便远遁无踪。巡抚闻讯大为感动,亲上绵山祭拜谢恩,敬献颂匾hellip;hellip;
咸丰二年(1852)5月,介休西靳屯、义棠、秦树一带连遭大旱,大片的麦子眼看就要枯死。当地百姓又想起了妈祖娘娘,纷纷上山祈愿,口念“妈祖天后下大雨,下了大雨救万民”。妈祖再次显灵,不一会儿便乌云满天,大雨倾盆,旱象被甘霖化解。妈祖信仰愈加深入民心hellip;hellip;
咸丰六年(1856)7月,介休境内瘟疫盛行,夺去不少老弱病残性命。县令心急如焚,即备供祭厚品,率民登上绵山,祈求妈祖除疫救民。祭毕,人们惊奇地发现山崖上冒出一股清泉,众人拥上捧饮,孰料那些病患者饮后顿觉浑身轻松,体力逐渐恢复。四乡百姓闻讯,成群结队涌上绵山,争着盛回甘泉享用,瘟疫从此销声匿迹。为感神恩,县令拨款重修庙殿,重塑妈祖金身hellip;hellip;
降风伏浪,以济航拯溺为己任;化雨除疾,以护庇万民为天职。这正是妈祖娘娘大善大爱的品格,她不分时间,不论地域,跨越千年,德披万方。难怪在遥远的晋中,也有这种令人心仪的信仰,成为一道大美的心灵风景。
绵山探秘,往事缥缈,如梦似烟;佛道玄奥,幽微难测。那种信仰的坚贞、济世的胸襟、献身的无畏,熔铸成一种穿透时光、充填天地的大美精神。
是呵,绵山有灵,从介子祠、妈祖殿中,我深切地感悟到那种大忠大勇、大善大爱、大悲大悟、大雄大美hellip;hellip;
绵山大美,美在它超卓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