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妈祖精神净化人心
【发布日期:2015-09-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静芬

儿时的我,因为跟大人到妈宫拜妈祖有零食吃而对拜妈祖有了深刻的印象。从大人的教诲中,知道了妈祖是一位神,一位庇佑百姓平安的神,威力无边。幼时的耳闻目染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机缘的巧合,让我有幸从事与妈祖文化相关的工作。儿时的记忆不再神秘,妈祖不再是记忆中遥不可及的神,而是活生生的神,一位在世间播散着“立德、行善、大爱”精神的神。工作的关系,我渐渐从对妈祖文化懵懂无知到一知半解,渐渐的产生了兴趣,沐浴着妈祖灵光,对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风气也开始啃噬着人们的心灵。妈祖文化“立德、行善、大爱”的核心精神犹如沙漠里的一汪清泉,大海里的一盏明灯,顿让人神清气爽,目标清晰。沐浴着妈祖灵光,用心领悟着妈祖文化的核心精髓,无疑是一剂提升我们心性、净化我们心灵的良药。
立德。立的是大德,仁爱之德。人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社会,所以,每个人首先要面临着的是如何处理好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这就是德。德是做人的基础和根本,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德放在第一位的,对品德高尚的人总是推崇备致,格外敬重。人们不一定喜欢聪明有才的人,但一定喜欢品德高尚的人。我们自己当然要好好生活,我们也应该让别人同样好好地生活,还应该让这个社会健康、有序。我们活着,不但不能有害于这个社会,相反,还特别应该尽可能多的有益于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赞赏并得到社会嘉奖的人。妈祖作为神格化的人到人格化的神,是源于妈祖的感人事迹在百姓中相传而成的,妈祖的感人的事迹,契合了我们的民俗文化,植根与百姓心中,历经千年而不衰。在道德底线屡被探底的今天,我们更是要提倡立德,正像习近平主席近日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为立德树人确定了依据,也为其明确了目的。这里的德就是中华伦理、中华美德,这里的“德”与妈祖精神的“德”相同相应的。
行善。古人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对行善最好的诠释,行善最低的原则就是不做损人害人之事,成就别人做成好事。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善首先要有善心,善是无私的,行善就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心无杂念。善能感动他人,善能化解恩怨,善能融洽社会。一个倡善的社会,必定是充满安心,和谐共处的社会。小时候经常看到乞丐来讨饭,每当这时妈妈总是盛一碗饭或是拿一点零钱给他们,而乞讨者总是要不住地说声:“谢谢”,这也许就是最简单的行善,但这种最简单的善,却能给因生活窘迫而以乞讨为生的人以继续活下去的勇气与机会。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不但利人,也在利己。行善,犹如在坎坷的道路中为自己铺上平坦的砖石,因为自己付出了,所以才会得到丰硕的果实。行善,看似微妙的小事,可他有时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大爱。人间有爱春自来,和谐的社会需要爱。自爱爱人,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由近及远,由“小爱”到“大爱”,有小爱方能形成大爱。爱意味着理解和宽容,意味着放弃,意味着牺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生活中我们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而是你随时关爱着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擦干生活带给他们的眼泪。爱心就像阳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都献出点滴爱心就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在付出爱心的时候得到付出的欣慰,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享受到爱的感动,每个人都是爱的付出者,每个人都是爱的受益者,施人以爱,赐人以福,最终爱心会回到我们身旁。这就是妈祖的精神的“大爱”。
传承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在浮躁中沉淀自己,定性自己,修身养性,造福社会。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