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壮士杀敌战歌闻 心香一瓣悼英灵
【发布日期:2009-1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壮士杀敌战歌闻 心香一瓣悼英灵
——抗倭圣迹东镇祠侧记

发源于仙游、德化丛山峻岭的木兰溪千迥百转一路向东,流经东西乡、淌过木兰陂、穿越宁海桥,尔后,自三江口汇入滔滔东海。
在木兰溪入海处三江口南岸,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境内河流弯曲摆荡,渔舟穿梭其间,两岸沃野平畴,四季稻菽飘香,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兴化湾畔,她就是古兴化称之为“东花”的今日荔城区黄石镇华东村。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北面三百米处,坐落着一座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的圣迹,它便是在莆田南北洋一带声名显赫的抗倭圣迹东镇祠。距祠之西侧数里,系名闻遐迩的林墩戚公祠,两祠互为犄角,遥相呼应,仿佛是二位忠实的卫兵,默默地守护着南洋平原这片神奇的土地。而东镇祠创建的由来,则记述着华东村四百多年前一段悲壮惨烈的历史。
位于莆田南洋平原东北角的华东村,自古人杰地灵、俊才辈出,为古兴化一著名显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农桑耕读平静的生活,大人们忙时耕田种谷,闲时捕鱼织网;孩子们读《四书》、《五经》,习为人之道,鸡鸣狗吠,炊烟袅袅。日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朗朗读书声、扶犁吆喝声、水面渔歌声中悠然自得地流过。
然而,这一幅“诗书耕读”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却在明朝嘉靖年间被一伙来自东瀛的强盗撕裂了。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一个月冷星寒的冬日早晨,空气中弥漫着萧杀的气息。一群倭寇攻占兴化北洋平原重镇江口、涵江后,呼啸着越过三江口向濒海的海滨、华东等村庄袭来。此时,天刚朦朦亮,慈祥的爷爷奶奶还在呵护酣睡的孩子,鸟儿也在爱巢中呢喃着甜美的梦呓,一切如往常一样静谧温馨,晨雾氤氲在村庄四野,炊烟在水乡农舍悄悄的升起,只有早起耕种的村民在田间劳作忙碌。
突然,村北面的海滨村浓烟滚滚,并夹杂着惊叫声、呼救声、哭喊声随风飘来。这时,正在华东村辛一洋田间起早忙活的女英雄“锄头爿”发现邻村有异,知是凶残的倭寇杀掠过来,便一边急派小姑回村报警,通知群众躲避,一边带领在田间劳动的男丁随她赶往海滨村通往东花境的必经之路——江尾桥阻敌。女英雄“锄头爿”二十余岁,出身尚武之家,自幼随父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劳动空暇,常舞手中锄头,以祖传“锄头功”闻名四乡,委实是一个女中豪杰。她率队先敌一步扼守江尾桥头,与蜂拥而来的倭寇展开殊死搏斗,抡动手中锄头,多次杀退敌人进攻,为众乡亲安全撤离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因陷入敌围,中箭身亡,仍屹立不倒。这位至今不知姓名的巾帼英雄的抗倭壮举,显示了兴化儿女面对强敌不畏强暴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抗倭战歌。
就在女英雄“锄头爿”率队与倭寇浴血奋战的时候,接到报警的村民在乡贤陈胜指挥下,妇孺老幼先行撤往距村五里远的北辰宫暂避。村中三百多名青壮年在陈胜率领下,急赴江尾桥支援,在村北西沟尾(今东镇祠附近)遭遇大队倭寇。是役,杀敌无数,而我们英勇的陈胜及抗倭勇士全部壮烈战死,为国捐躯。
倭寇攻入华东村后,进行疯狂的报复,惨绝人寰地大开杀戒,放火屠村,许多来不及逃走的村民惨死于倭贼弯刀之下,一时“血汩有声,水为赤色”,可爱的家园化为灰烬,遗下“黄石九十九墩”(葬倭难民众的公墓)之说。至今华东村西南面新沟仔的“大墩”、“桕树墩”坟冢乃蒿草凄凄,无声无诉说着四百多年前倭寇的桩桩罪行。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为害东南沿海二十余年的倭寇被神勇的戚家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荡平。倭患平息后,英雄陈胜被民众奉为三一教护法,其神像遍布三一教大小法堂,随“三教先生”共享万年香火。而女英雄“锄头爿”金锄杀倭的故事至今仍在兴化平原传颂不绝。
万历已亥年,三一教门人林贞明倡议在华东村西沟尾殉难群众的坟埕旁,建祠纪念抗倭英雄陈胜、侠女“锄头爿”及惨遭倭寇杀害的民众,以示毋忘先烈、不忘国耻。据华东村民代代相传及现任道长吴玉书介绍:东镇祠建祠时颇为传奇,建祠前此地是抗倭战场及骸会,常人认为不吉,而这位三一教传教大师林贞明独具慧眼,认定是块大圣地,就发动信众动基兴建,但历经三年,三建三塌。后悟出此乃系毙于此地的倭贼阴魂作祟,便由林贞明弟子翁悟道调符镇邪,翁一阳的十八人道号弟子之一郑万山(东花人)捐资方建成功,故东镇祠除设有三教主神外,还有郑万山金身一尊供在功德堂主位上。现祠内遗存有明朝的石门鼓、石珠等文物,特别是正殿外墙石壁保存创建时的石佛子衣、佛子饭等图案,弥足珍贵。石“佛子衣”、“佛子饭”是华东民众特为抗倭英雄陈胜,锄头爿及遇害乡亲而设立的,以供这些不屈的英灵。这种祭祀方式寄托着华东民众对先烈对亲人的感恩和思念,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民俗宗教仪式,是研究莆田民间信仰文化宝贵的实物资料。
现存的东镇祠系清代和近代重修,祀“三一教主”林兆恩先生,配祀陈胜及东花侠女“锄头爿”、五显大帝、田公元帅、张三丰、林贞明、卓晚春诸神。祠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大砖埕、前殿、后殿、偏殿组成。正殿面阔三进,进深三间,穿抬式木构架,悬山顶。2008年,在道长吴玉书和原莆田糖厂副厂长、东镇祠管委会副主任陈继荣带领下,在祠的东侧又建“东圣宫”一座,深三进,面阔两间,奉祀释迦牟尼、观音、太上老君、玉皇至尊、孔子等儒佛道圣人,可谓名符其实的“三教合一”圣地。
今日的东镇祠画梁雕栋、金碧辉煌,保持明清建筑风格,祠前大埕近年又立起一座拜亭,做工精致、美仑美奂。东镇祠现为莆田市文物保护单位,是华东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陈国树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