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年,林兆恩创立三一教后,公开倡导三教合一论,并锐意终身从事这一活动。起初,没有授徒。过了一段时间,才开始招收门徒。信徒黄州,一向与林兆恩友好,“每详察言动问,心悦诚服,及执贽长跪,愿为弟子受而教”。林兆恩看他立志受业,心意恳切,就收他为第一个门徒,并开始授予他“心法”。随后,黄大本、萧应麟、黄葑、朱廷柱、郑泳、黄阳、黄辉阳、林亹(meacute;n),以及胞弟兆居、族弟兆诰、兆琼、兆豸等也相继受业,追随林子。
在历史上,任何宗教或学说的创立,都有一个草创和发展的过程,三一教的创立也不例外。林兆恩刚开始创立三一教时,曾遭到戚属宗党和地方官绅的反对和围攻。据《林子本行实录》记载:“时教主倡教,诸戚属宗党多有不率其化丽讪毁之者,教主往往虚心善处而曲全之。”莆田地方官郑一鹏,屡次拜会林兆恩不得见,就写作《莆阳舆议》,大肆攻击嘲笑他。莆田士大夫“谤读言(duacute;)朋兴,见教主所著书多忌之”。他们起初以“好名”嘲笑他,继而以“利口之人”讽刺他。地方乡绅也把三教会一视为叛经离道、惑世诬民的异端。正因为如此,林兆恩为了避免节外生枝,或无中生有,或造谣中伤,在招收门徒时十分小心谨慎,严格挑选。“凡来求教者,教主必稽其素行何如,又须介绍往返数次,然后受之”。
为获得民众的信仰,抵御毁谤者的流言蜚语,林兆恩采取了以“艮背心法”为人治病的手段,来宣传和推行他的学说。起初吸收的三一教徒大多数是“儒林受业者”,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准,对宣传、推广三一教起了很大的作用。林兆恩就把“试道妙为却病之方”,对黄州等人说:“此猎较微权也。大道久湮,圣学难明,若不先之以心法之余绪,小试之贫且病者,与夫服药之不效者,将三氏心性之学,骤以语之,谁其信之。故不得已而薄却病以引之,俾知病而可以心法愈之,始信道而可以心法造也。”
林兆恩的“艮背心法”,为什么能为人治好病,也有他的理论依据《林子本行实录》载:“盖以人之病,皆本于心。心病则身病,心不病则身不病。其次又在于气,气逆则病,顺之则不病故却之之法,在持其志。hellip;hellip;从本原上用工夫,非由外铄。夫苟笃信力行,自有能不药而愈病者矣。”
据说,门徒黄州的女儿,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变成了瞎子——眼睛看不见了。黄州请教林子,要如何医治。林子把“心法”传授给他,很快就把女儿的眼睛治好——重见光明。乡都宪刘渤,眼睛也有毛病——模糊不清,名医名药,百医无效。黄州求拜林子,林子看刘勋是真心实意要求治疗。就把“心法”授予他,刘勋的眼睛也很快治好了。还有一个姓陈的病妇,无医无药,生命垂危。林子见她家道寒贫,顿生怜悯之心,教给她“心法”,不久也恢复了健康。
林子初试艮背法,治病救人,效果显著,名声载道。那时,求医者“无不随病随却,随叩随应。其起死回生,扶危济厄,悉皆捷于影响者”。他有治病的“迂见”几十条,传授的规矩很严。惟有志学道者,才传授给他;有志立功者,才传授给他。而对那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者,拒之于教门之外。
林兆恩教人受持心法,以去除疾病,关键是在于诚心诚意,专心而为。如果三心两意,还想兼治其他的病,那就一定不是诚心诚意。他认为,既然不是诚心诚意,安能心宽?安能根治心病?他又说:“既不能心广根治,体必不胖,面必不啐,至是而日无见其效者,惑之甚矣。盖心为一身之主,或心有惊丽面青,或心有愧而面赤,可概见于此矣。”比如,吐血这一疾病,林兆恩治法与世人相反。世人惟恐其血吐出来,但不过是止留在胸膈。时间长了,淤血更加壅塞,生命就有危险了。林兆恩的治法是先打通患者的胸隔,让淤血都吐出来,然后培养他的根源。这样,就没有治不好吐血的人。又如,医生治病,第一要禁止病人喝酒吃肉。林兆恩却“以酒能行血,肉能生血,不必禁之。惟在勤持心法而已”。他还告戒患病者:“若一心于道,一心于药,则心不专,病安能治?”这就是说,要专心治病,不能心猿意马。
林兆恩遵照明师的教导,把艮背心法“试之以病,病已而人信之”。他的秘方,就是明师传授的真诀:“医者意也,而方固在汝之心矣。”
因为林兆恩的艮背心法,是由九个邃渐深化的修持程序组成,又围绕着“心”这一本体展开,故名为“九序心法”,或“九序”。他又把这套修身养性的方法说成是儒家秘密的“心传法门”,故又称为“孔门心法”。又因为九序心法第一序是“艮背”,或称“九序心法”为“艮背心法”。它逐渐成为林兆恩思想和三一教的重要内容。万历年问,先后编辑成《九序摘言》和《九序内景图》问世。后来,经门徒宣扬和试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摘自柳滨著《林龙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