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境稀有植物——银杉
铁山境显烈社位于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铁灶自然村,殿宇座东朝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38年照旧宫结构迁建,1983年重修。
据李氏族谱记载,铁山境李氏先祖系涵江区白塘镇洋尾村李氏圣贤李富的后裔,于明洪武初年选中石庭铁灶这块风水宝地,举家迁徙来铁灶落脚定居,传之至今。明末,石庭后亭自然村的黄氏家族,也看中铁灶这块钟灵毓秀的福地,随之迁居此地。清光绪期间,又有张氏家族自山东省远徙到铁灶安家。自此,铁灶自然村开始有李、黄、张三姓族居,繁衍至今有二百余户人家,一千五百多人口,阖村人丁兴旺、和睦相处,亲如兄弟,其乐融融。
古时铁灶村人,除了务农之外,为求生财之路,就地发展手工业。于清中期利用当地特有的高瓷质泥土,窑烧“烘炉、蚊炉、猪槽、鸡槽、插筷盒”等工艺品,产品远销宁波、广州、福州、泉州、福清、莆田、仙游等地,声名随之远播。故铁灶自然村又名“烘炉铁灶” , 誉享海内外。莆田市农业大观园民俗博物馆内现尚存有“烘炉铁灶”清代制作的陶瓷工艺品,实为研究莆田民间陶瓷工艺难得的实物资料。
明太祖朱元璋时,铁山境李氏家族先祖李君达在京城任县令,后致仕回乡建府第两座。太祖念其为官清正勤勉,便赐其十棵稀有树种“水银树” (学名“银杉”,属300万年前地球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的珍稀植物孑遗, 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世界三宝。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干高大通直, 挺拨秀丽, 技叶茂密, 是植物中的熊猫)。李大人带回植于府第之前,以期后世子孙读书报国,不忘浩荡皇恩。果然其裔孙李鼎台于明成祖年间出仕官居安徽凤阳府怀远县尹,职间革弊除积、兴修水利,至今在当地传为美谈。
明朝万历年间,李氏家族在现铁山境后面,首建宫殿,名曰“金山宫”,座北朝南。后殿供奉主神司马圣王,左奉田公元帅,右配康公元帅,靠东供尊主明王、后土夫人,西为张公圣君。并移植五棵水银树于金山宫前。宫前有一风水穴,形似神鹿,里人呼其“鹿池” ,池中碧波荡漾,鱼虾游弋。传说有一千年神龟出没,每逢金山宫盛大庆典,便浮现水面,颔首点头,与人共庆,甚是神奇。
为求桑梓更加兴旺发达,铁灶境李黄张各族人十分崇尊现铁山境宫前的风水池。池为鹿体,现李氏府第前存活的三棵水银树酷似鹿角,树前的小水池为鹿头,大池为鹿身,还有鹿脚和鹿尾巴,惟妙惟肖,十分神似。每逢月色清朗之夜,池中鱼儿戏水,晚风拂动银杉树梢,音如鹿鸣之声,凝神细听,佛似鹿在原野奔跃欢歌。是年,必是雨水充沛、豆寂丰收之季。鹿寓“禄”意。故铁灶村除了李氐昌隆茂盛之外,黄、张两姓也是世代英才迭出,名流俊杰卓立各界。三姓仁人志士遍布寰宇,共同繁衍出今日之才子佳人辈出的铁灶村。
1938年,铁灶乡亲齐心协力拆迁旧宫,面对鹿池,按原结构形式重建宫殿。旧宫方石柱移立后殿,柱联“赫濯英灵昭梓里,庄严朝貌壮铁山”,将原“壮金山”的“金”字改为“铁”字。下厅圆柱是用旧宫前的水银树制作,木质坚硬温润,冬暖夏冷。据说,间有乡人中暑或被风毒所侵,靠倚此柱,片刻痊愈,十分灵验。镌联:“蹟著睢阳通御苑,权司岳府镇乌台”。从此,金山宫改名“铁山境” ,虎踞兴化大地北洋平原。
1983年,铁灶信众及旅居海外侨胞慷慨解囊,捐资重修显烈社,规模得以扩大,宫貌更为壮观。除主殿外,增建左宫房四间、右宫房四间。宫左侧与尼姑庵“会源堂”相邻。宫门配有楹联,中门:地接铁山开宝殿,门迎钟水起人文;左门:恩潭桑梓威灵著,春满扮揄意泽多;右门:捍患御灾资保障,和风甘雨沐休徵。
二十多年来,信众相继热心捐资,立龙柱、安石狮、铺宫埕,搭戏台、建戏房,形成一座设施较为完备的著名道观。宫前水泥路穿越村中,与国道福厦路相通,交通非常便利。近年,旅居海外的信士捐资再建壮观的牌坊和走廊。牌坊撰联:铁山圣殿兴雨顺风调境泰,钟水财源发国强民富心欢。走廊楹联:和气乘凉利体健,舒畅谈心益神爽。至此,整个显烈社宫貌雄壮巍峨,益现壮观。
2010年农历二月初十至十六日,铁山境以一境之力举行为期七天隆重庄严的持戒法会,共有79位信士参与闭关持戒,近万名信众参加这一独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盛典。观者如云,盛况空前。可谓是:旌旗漫天,鼓角动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云! (陈国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