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授徒初试艮背法,求理始创三一教
兆恩虽多年出入于佛、道二门,但他毕竟是书香门第走出来的,家学渊源,使他并未改变已有对儒家思想的崇敬,正是受此影响,他深知,无论做什么学问,都必须以儒立本,否则,就不可能找到出处。
他经过探究,却对佛教的 “枯坐顽空”;道教的“搬精闭气”;儒家的“声高寡应”现象产生了疑惑,他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找到了出路,但仅有出路,还显然是不够,即儒、道、佛三教本义相通,又何必要存门户之见呢?
为了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以儒立本的态度,兆恩把祖父林富创建的“东山樵舍”更名为“宗孔堂”,并开始设坛讲授自己的理学主张。他向民众公开倡导,归三宗于一教,一改过去儒、道、佛固守门户,相持不往来的弊习。
在兴化,最初追随兆恩的有黄州、黄大本、萧应麟、黄崶和他的弟弟北居等人,而黄州之所以对兆恩顶礼膜拜,则全是因为兆恩救了女儿的命又治好了女儿的眼疾的缘故。
那是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黄州十八岁的女儿因在家中忍受不了母亲的唠叨,便手持盲杖,走出兴化乌衣巷的家,她这次出门既不是去走亲戚,也不是想去街头听热闹,她已万念俱灰,只想找个去处“一走了之”,永远地离开这个世界。
他来到西湖边的一座石拱桥上,那双看似明亮的双眸早已噙满了伤心的泪水,过往的行人并不知如此靓丽的女子,是个“睁眼瞎”,都还以为她站在桥上只是为了释放心中的某种委屈。
小女子早已横下一条心,她丢开盲杖,纵身投入西湖那碧波荡漾的水中。
那天,兆恩赶了个大早,要去囊山寺进香,刚踏上石拱桥,便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但见该女子在水中本能地沉浮,他无瑕细想,来不及脱去长衫,也纵身跳进湖中,把轻生的女子救起。
初春的早晨,气温只有七、八度的样子,湿透的女子和兆恩都冷得直打哆嗦。闻讯而来的黄州,推开看热闹的人群,当即便跪在在兆恩的面前,感谢他对女儿的救命之恩。
兆恩把黄州扶了起来,笑着说:“既然被我撞上了,哪有不伸手相救的道理,区区这等小事,何需称谢,行此大礼。”
黄州直腰后叹道:“这小妮子刚生下来的时候眼睛一点毛病都没有,七岁那年害了一场病,一连高烧数日,命保住了,可眼睛就再也看不见东西了。她的母亲见女儿已经年方十八,还待在闺中,一时心急便唠叨了几句,谁知这妮子性烈,独自跑到这石拱桥上来寻短见。”
兆恩回到家中,换下湿透的衣衫后,又再次来到刚救起寻短见的石拱桥上。
初春西湖,在阳关的照耀下泛着如鳞片一样的波光。几只红冠鸭子在湖面上悠闲地享受这春光下的暖意,兴化古城的喧哗,经过这一域水系的清洁,竟变得如此的清秀与憩静。然而,为何在这样一个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差点就要了一个女子的命。
兆恩来到黄州的家,有意用自己自创的艮背法,试着帮他女儿治一治眼疾。
恩人来访,黄州喜出望外,当他得知兆恩此来是为自己女儿看病,更是感激不已。兆恩自创的艮背法、其实就是利用道家的心诀与心理暗示,借助传统的气功和针灸的一种疗法。
兆恩为黄的女儿看病,并没有望、闻、切、诊,他只是教其背心诀,这让黄州诧异,小声地问:“恩公此法,果真治病吗?”
兆恩见黄州有顾虑,便解释道:“艮其背,背字从北,从肉,北方水也,而南属火,若能以南方之火而养于北方之水焉,易消之所谓,洗心退藏于密室者也,其曰以念止念以求心者,盖以内念之正而止外念之邪也。”
兆恩的这番解释,话说得很玄,黄州一时半会儿还理解不了。但是,既然恩公有此好意,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权当一试吧,这既没有驳恩公面子,也为女儿的眼疾心存一丝希望。
一个月下来,女儿乐不可支地对黄州说,她的眼睛里隐约见光了。二个月后,女儿又说,她能看见过往行人的影子了。大约过了半年,女儿的眼睛便与常人无异。眼疾竟彻底地好了。
兆恩能治病,而且能治沉疴顽疾,兆恩治病勿需用药,只要默念其教的口诀。一时间,兴化城内把兆恩治好眼疾的事情传得十分的玄乎,甚至把兆恩捧为扁鹊在世。
有了这些口碑,卓晚春对兆恩说:“道友既有创立新教的鸿鹄之志,何不借助于此,开口纳徒广布主张呢?”
起初,兆恩并不想把治病与自己求理的人生追求混为一谈,但仔细一琢磨,才知道卓晚春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自己一介布衣,如果不用艮背法给人治好了病,难又怎会相信你的理学。
没有崇拜者,就自然没有偶像,若要成为偶像,就必须有一批忠实的追随者。昔日孔子就有子弟三千,释迦创立佛教,更是随者如云。别看卓晚春出身卑微,他六岁丧父,八岁丧母,无依无靠,行乞于道,也别小瞧他衣衫褴褛,是个手捧小瓯的“乞食仔”,但他头脑灵活,多有见识,做人行事不遁常理,且还有那么一股子不攀富贵,不惧权势的浩然正气。
说来也怪,卓晚春虽经常袒胸露肚,衣不蔽体,可他穿过的衣服,无论多破多脏,一脱不来,就会被人拿去,他家里粮食没有“升斗之储”,但他从不怕挨饿。尽管他常常是身无分文,可一旦有人送钱给他,卓晚春又都会把这些钱转施给贫穷的人,他自己反而觉得没有钱的日子,似乎过得更加逍遥自在。
别看他从小就没上过学,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可他擅长算法,加减乘除,掰着指头一算便有结果。他还能执笔挥毫,善写一笔草书,竟在闽中一带饶有名气,他言吉凶之事,常得应验,所以很多人在称其奇的同时,又觉得不可思议。
兆恩心想,自己初试艮指法的这点声誉,若能得到卓晚春的推波助澜,那自己创立新教的宏愿就事半功倍。
默契,卓晚春与兆恩似乎是在心照不宣中,达成了这种默契hellip;hellip; (待续) (万重山 蔡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