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忠烈名臣——王家彦
【发布日期:2010-10-2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家彦诗
《城头秋感》赏析

城头秋感(二首)
其一
漠漠寒云起暮笳,
烟尘犹未退戎车。
辟门明月临青海,
朔野霜风卷白沙。
幕府夜阑蛩复切,
严城秋老菊无花。
可怜关塞凄凉甚,
荒冢垒垒数万家。
其二
铁笛齐吹汉月秋,
壮夫有志竟悠悠。
凄凉关塞寒风集,
杳渺河山积雪留。
匹马曾过青草冢,
大军昔驻皋兰洲。
平生最厌推卫霍,
百战无封亦便休。

这是明末忠烈名臣王家彦所写的两首诗。王家彦,字开美,号尊五,福建莆田东峤山美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开化知县,调兰溪,擢刑科给事中,弹击权贵无所避。性忠厚,历官廉慎,在谏垣救掖善类,锄抑奸邪,不少假然,据事直陈,不为风闻。上述两首诗当作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深秋,明家彦拜右司马,协理京营军队事务。当时国事坠坏,无复可为,家彦受命于危难之间。他勤于军务,督师城门,补救不遗余策。
第一首诗主要写他巡视城头军务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登上城头,看到的是一派十分凄凉的景象:那“漠漠寒云”和凛冽的“朔野霜风”,以及那官军与清军激战所扬起的滚滚“烟尘”和那“垒垒”“荒冢”;听见的是那深沉的黑夜中从幕府墙根下传来的一阵阵凄切的蟋蟀的叫声。此情此景,作者再也无心欣赏那一轮临照青海的明月,他深感大明王朝已经危象环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可怜关塞凄凉甚”的一字一血的悲号!
第二首诗主要写作者在城头的所感所思。尽管此时作者仍可听到从军营里传来的激越的“铁笛”(指军号)齐吹声,但毕竟大明王朝的大势已去,作者空怀一腔报国的“壮夫”之志。因为此时,不仅在部队里(关塞),官兵们的心头充满着一种丧失了与城墙共存亡的斗志和悲观失败的情绪(“寒风集”),而且在全国百姓心中,由于时政凋弊,酷吏横行,使得民不聊生,积重难返(“杳渺河山积雪留”)。忠心报国之志让作者的心飞向那曾经辉煌的往昔的情景:英勇抗击匈奴入侵者的卫青霍去病,曾经率领强大的汉朝军队驻扎在皋兰洲(今兰州)一带,他们曾单枪匹马越过青草冢,去追击匈奴入侵者,打得匈奴入侵者望风而逃,那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豪壮!然而眼下呢,却充满着一派肃杀的秋气!“最厌”(最推崇)的卫青霍去病又在哪里呢?作者不禁想到,倘若在当年(指卫霍时代),我也能象卫霍那样驰骋疆场,英勇杀敌,那怕身经百战得不到应有的封赏,我也心甘情愿啊!而如今,思也悠悠、恨也悠悠!
让我们再来看看王家彦《城头秋感》的写作特点。秋天本是个收获的季节,然而在作者的笔下,秋天的景象又是何等的悲凉!何等的肃杀!何等的令人窒息!且不说那凄切的蛩鸣声和早已凋谢的菊花,那“漠漠寒云”和“朔野霜风”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怵,更有那虽经激战而敌军仍未撤退所卷起的滚滚烟尘(“烟尘犹未退戎车”)和敌我双方所留下的战死者的尸骨(“荒冢垒垒数万家”),更是令人毛骨悚然!由此,“关塞凄凉”便跃然纸上!
作者不仅用自然景色来描写肃杀的深秋景象,而且用“关塞寒风”和“河山积雪”来暗喻大明江山所面临的危象,大厦将倾,卫霍不再,纵有“百战无封亦便休”的壮志,又有何用呢?是啊,秋深了,大明王朝的严冬即将来临了! (王元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