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忠烈名臣——王家彦
【发布日期:2010-11-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家彦诗与赈饥碑铭浅译

汶上咏淮阳同知路东皋赈饥事有序
岁庚辰自春历夏,畿内接齐鲁皆旱灾,流离枕籍者几满于道。汶阳路东皋先生乃倒囊橐饭而药之,糜数千金,全汶者以万计。呜呼!世不乏富贵人,率以金钱为性命,即邻里乡党莫之救恤,况异乡道路之人乎?先生独能为人之所不能,为齐鲁仁人天下义士也。予奉简命过汶上闻赞颂声不绝,因为之记。
年饥若见化二偏,载道哀鸿孰为怜?
赖有春风吹齐鲁,能除菜色润山川。
金钱散尽还无倦,玉粒糜空尚惄然。
一片心涵千古意,沛然霖雨补青天。
《路氏族谱·传志》又载路氏兄弟赈饥碑铭,笔录于下:
故淮字同知东皋路公兄弟施粥赈饥处碑铭 贡生张维
明季辰巳叠罹饥馑,惟公兄弟捐赀发赈,倾仓指囷,曾不少吝,病医死殣,历久颂声洋溢远近,爰勒贞砥。路二公,讳允修,字万备,号东皋,里人谥康惠先生;路六公,讳允釐,字张维,号水云。
康熙三十一年岁次壬申小春之吉阖县乡耆公捐立石

王家彦,字开美,福建莆田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始授开化知县,调兰溪,“擢形科给事中,弹击权贵,无所避。”(《明史》卷二百六十五《王家彦传》)后迁户科给事中,崇祯十二年(1639年)起吏科给事中,升大理寺少卿。崇祯十五年(1642年)迁太仆寺卿,升户部右侍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逼近北京,崇祯帝命王家彦守安定门。北京城陷后,王家彦投城下自杀未遂,后自缢于民舍。南明赠其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清初赐谥忠毅。其著作有“奏议五卷,文集五卷”。(《明史》卷九九《艺文志》)
崇祯十三年(1640年),岁在庚辰,正为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之时,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岌岌可危,摇摇欲坠。是年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四川,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已进入河南,并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起义队伍不断壮大。东北满洲势力不断膨胀,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称帝。崇祯十一年(1638年)皇太极命多尔衮等率清军越过长城,扰河北,下济南,俘虏明朝德王朱由枢,攻下城池五十八座,捕获人口十六万。再加上“自春自夏畿内接齐鲁,皆旱灾”,造成汶上一带,哀鸿遍野,饿殍载道。
汶城淮安同知路允修,字万备,号东皋,系兵部尚书路迎之元孙,湖广布政使右参政路周道之次子。他“偕弟允釐设厂北部,煮粥以济,就食者数千人。”(《汶上县志·人物志》)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张振嗣撰写的《恩贡生乡饮大宾崇祀乡贤张维公暨元配王氏、副室崔氏墓志铭》中写道:路氏兄弟赈饥撄疾者,投以刀圭,号寒者,被以缟纩,饿殍而道路僵者,殣以棺榇。博施普济,覃及遐迩。hellip;hellip;方其煮赈北部时,中产衣冠之家,耻就食者野外,多踵门持卷以田易粟者。至则应之,不抑其值,得田一千余亩。公避乱旋里后悉取诸卷毁之,更不一过问也。(载《路氏族谱?传志》,下简称墓志铭)。
时任大理寺少卿的王家彦,受崇祯帝之命,巡视各地,过汶见路氏兄弟赈济饥民,“闻赞声不绝”,感慨殊多,因作此诗。
“年饥若见化二偏,载道哀鸿孰为怜?” 由于京师附近及齐鲁大地久旱不雨,禾苗枯焦,造成“年饥”,如造化之二偏离,哀鸿遍野,嗷嗷待哺,有谁可怜?那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只顾自己发财,为富不仁,“率以金钱为性命,即邻里乡党莫之救恤,况异乡道路之人乎?”表现了作者极其悲愤的心情.。“赖有春风吹齐鲁,能除菜色润山川。”“春风”指路氏兄弟赈饥事;“菜色”指饥民。天无绝人之路,路氏兄弟以救恤苍生为己任,慷慨解囊,赈济灾民,如阵阵春风吹遍齐鲁大地,饥民得救,菜色除去,滋润了祖国大好河山。这里作者对路氏兄弟赈饥义举予以由衷的赞颂,真是“独能为人之所不能,为齐鲁仁人天下义士也。”“金钱散尽还无倦,玉粒糜空尚“惄然”。“惄然”,忧愁的样子。路氏兄弟为了赈饥“竭仓廪,倾囊箧,出数世之素封,协输米谷万余石”,“(墓志铭)”饥民就食者数千人,凡六阅月,特米价腾踊,复减价粜之。”(《汶县志?人物志》)连续赈饥,可谓“无倦”;粮米耗尽,还有很多饥民得不到救恤,尚存“惄然”。“一片心涵千古意,沛然霖雨补青天。”路氏兄弟的一片好心蕴涵了千古仁人义士之意,其赈饥义举如及时“沛然作雨”,补救了青天久旱给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
全诗朴实,情感真挚,爱憎分明,既抨击了为富不仁的权贵见死不救的罪恶,又讴歌了路氏兄弟倾囊赈济苍生的义举。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由于路氏兄弟赈济饥民,“邑之耆公相率以大善人表其人。”(墓志铭)后汶上数次被乱兵土寇所骚扰,均相戒勿犯路善人,结果其室庐如故,路允修病故,远近祭奠者数千人。汶上民众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捐款在汶上北部路氏兄弟赈饥处,树立碑碣,刻铭于石,以垂千古。 (莆田王氏委员会供稿)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