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重乎根,水发乎源,人本乎祖。无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还是冯陈褚卫hellip;hellip;百家姓,家家都有一本“账”,姓姓都有一部“书”。在生生不息的血脉相传中,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老祖宗是谁?在我市,就有一位已70岁的老农民,花费近5年时间,寻根问祖,序修族谱。他就是秀屿区东庄镇西温村的农民翁国荣。
今年70岁的翁国荣,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是什么让其让他放下锄头,拿起笔杆修编族谱?作为一个仅初中文化的农民,修编族谱过程中会遇上哪些困难?带着种种疑问记者来到翁国荣家中进行了解、采访。刚踏进其家门口记者看到,翁国荣正埋头校对着族谱的样本,谈起最初修编族谱的想法时,翁国荣告诉记者,修编族谱是从2008年开始有这个念头,当初跟随市六桂文史研究会多次前往厦门、漳州等闽南一带参加有关六桂宗亲的恳亲活动,看到一些台湾等各地的宗亲都有族谱,而且都做的非常不错,特别是市六桂文史研究会翁文地会长、翁忠言等人也一直劝说修编一本族谱,所以也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投入修撰族谱。“修撰族谱本身就是要对历史、文化有很深的了解,特别是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做起来难度可想而知,从收集资料方搜集、走访、考证后如线穿珍珠般整理归类等整个过程特别累人,幸亏得到翁文地、翁春树、方瑞林、龚东方等宗亲大力支持,要不我还真的没有办法完成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修撰族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让后人懂得自己先人来自哪里,要是能在有生之年,将后人认祖明宗,也算是对家族的一份贡献。”翁国荣说。采访中,记者看到翁国荣堆放在桌上50多本厚厚的底稿等资料,足有30多斤重。翻开族谱的底稿,目录、先祖绣像、怀颂先祖、渊源概述、民俗风情等十个大类,记者大概算了一下,整本族谱大约100多万字。
“在修撰过程中,很多人都让我感动不已,不少村民得知我在修撰族谱,也都给予大力的支持,村民翁国贤、翁金仪分别捐出6000元、1000元用于印刷,北高镇竹庄村的翁建亮、翁建辉、翁美徒也各捐1000元,目前共收到各宗亲的捐款达30000元之多,让我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翁国荣说:“从修撰族谱开始,家里人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家里的全部事务都由老伴lsquo;承包rsquo;,为了支持我修撰族谱,远在外地的儿子也给我寄回3000元。”记者采访中,市六桂文史研究会会长翁文地告诉记者,翁国荣认真、执着的责任心很值得让人学习,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能够修撰族谱,这已经就很了不起,更何况他还很系统、完整的修撰完成。“国荣真的很不简单,为了修撰族谱他付出了很多,不仅是时间和精力,他还自掏腰包请人打字等。”翁春树说。
据了解,翁国荣在该村还是个热心肠,只要村民有事找他,其都会热心的帮助,在村民中威望不小。“自己年纪大了,子女也都事业有成,没什么可操心的,能够发挥一些余热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也非常的开心。”翁国荣说。
另据翁国荣介绍,他所修撰的“其兰翁氏族谱”目前已全部完成,即将印刷出版。(时报记者 翁志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