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社区大学助推乡村文明
【发布日期:2013-03-3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扫盲班的学员正在认真学习

村民正在练习广场舞

我市首家社区大学——东峤镇汀塘社区大学,于2011年11月份揭牌成立。这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与正荣集团等联手创办的全省第二所社区大学。如今一年多了,这个社区大学办得怎样?效果如何?为探个究竟,日前,记者特地前往探访。

“每年的9月1日,伴随着全国中小学开学,社区大学的扫盲班也如期开班,开学那天,村妇们像小孩子似得兴高采烈前来报名。她们当中有新学员,也有老学员。年纪最小的30岁,最大的74岁。”社区大学负责人江丽丽告诉记者,这些老大不小的学员,她们的学习热情高着哩!每次上课,总能准时参加,专心听讲,不懂的地方都能不耻下问,相信假以时日,识字对她们来说不再是梦中的事。
汀塘村有1000多人口,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的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村民李金玉的老公是四川人,她说,因为不会讲普通话,有一次去四川探亲遇到了不少尴尬事。为此,饱尝没文化苦头的她十分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外,平时也忙里偷闲地学。作为老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如今,她不但能基本掌握常用字,而且还能用普通话跟别人沟通。学员李红红也是学习积极分子,进步很大。记者指着本子上写着的“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汀塘村”,让她念,没想到,她能用普通话给念出来。江丽丽对记者说,老学员们经过近一年的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啃”起报纸,有的能大体听懂电视播音。
据江丽丽介绍,社区大学开设课程有:识字、普通话、农业常识等。上课时间为每天晚上7点30至9点,由其和吴瑞担任教师。
2011年7月份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江丽丽,被安排到汀塘社区大学工作。为了不负众望,她放弃了进城拿高薪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大学的创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一上任她便把工作开展的有条不紊。
面对这些特殊的学员,作为老师,江丽丽他们很认真、耐心地从拼音开始教起,为了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增添课堂趣味性,他们用PPT播放图片,有时候还用视频进行教学。江丽丽说,他们有声有色的讲授,让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刚开始时,她们不太敢开口,害怕出错,她就一边教,一边鼓励,慢慢地,她们胆子就大了。
走进汀塘农家书屋,有如走进知识的宝库,1500多册图书,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村党支部书记欧建源对记者说,农家书屋的投入使用,使群众有了学习的好去处。
如今,每到晚上或是农闲时节,农家书屋便人来人往,原来一些不明白的种养知识,现在都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提高图书利用率,自建立以来,一直对村民开放。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到书屋来借阅图书。为方便群众借阅,社区大学负责人江丽丽对农家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农家书屋的服务对象除了中小学生外,还包括留守老人、妇女等。
为了让书屋中的读物能更好的服务于各种对象,江丽丽在选择读物上,在分类管理上都下足了功夫。农业科技、法律、卫生、少儿等农村中最实用、最紧缺的各种图书都收藏在书屋里。当有新的读物上架时,江丽丽就将读物的信息张贴在公示栏内,方便来借阅图书的村民了解最新信息。
每当夜幕降临,汀塘丰荣书社前的小广场上便会响起欢快的乐曲,妇女们随着旋律翩翩起舞,乡村的夜晚显得格外温馨和谐。
“社区大学办起后,我们和志愿者就组织妇女们学跳广场舞。”江丽丽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而时下农民不满足于看看电视、聊聊天的乏味生活,因此,社区大学以组织健康时尚的群众文体活动来引领新潮流,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大学的志愿者积极推广农村广场舞,录制分发舞蹈教学光碟,还进行现场辅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工作,广场舞这一健康时尚的文体活动渐渐为当地群众所喜爱。
据了解,刚开始时,广场舞对村民来讲可是个新鲜事,看的人虽多,跳舞的人却少。江丽丽和志愿者鼓励围观的村民一起参与,并告诉她们跳广场舞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大伙儿在一块跳,不但气氛浓,更能解乏解闷。慢慢地,跳舞人数从初期的不足10人,增加到了上百人,她们学得特别认真。而且,附近的许厝、上塘也有不少村妇加入这支广场舞队伍。
今年47岁的苏凤霞平常在镇上卖羊肉,虽然白天忙得团团转,但晚上却闲得无聊。没事做时,苏凤霞以看电视的方式“享受生活”,或是到邻居家里串串门。“现在大家一起跳广场舞,真开心啊!”苏凤霞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在社区志愿者的辅导下,她已学了《北京欢迎你》、《山不转水转》等多曲广场舞的跳法,并很好地融入舞伴之中。
“我们是在校的大学生,暑期到社区大学体验生活,义务给孩子上课。”听了这样的兴趣班招生宣传,汀塘以及周围村庄的家长,都乐坏了,今年暑假时,他们纷纷把孩子送进社区大学兴趣班。“以前上兴趣班要花钱,现在有大学生来家门口教孩子唱歌跳舞下象棋,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汀塘村民李美丽告诉记者,农村孩子一放假就“野”了,家长们既担心安全,也想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可农村不像城市,没有正规的辅导班。因此,不少农村娃除了“宅”,只能“野”。而社区大学办起暑假兴趣班,来自各个高校的学生免费教孩子学习文明礼仪、“三字经”、绘画及书法等等,让孩子感到好玩又能学到知识,受到孩子的欢迎,也得到村民的好评。 (时报记者 翁志鹏)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