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百走不厌的南山广化寺
【发布日期:2015-04-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刘荣清

时逢盛世,南山广化寺正成为人们礼佛观光、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该寺位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麓,是座宏伟壮观的千年古刹,不仅22米高的大雄宝殿及殿中5.8米高的释迦牟尼大佛像位列全省诸名刹之冠,而且在全省四大名寺中历史最为久远。
广化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比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立县还早十年。寺始名“金仙庵”,后几易其名,隋朝(589年)改名“金仙寺”,唐朝(711年)改名“灵岩寺”,直到宋朝(976年),宋光宗赐额广化寺才一直沿用至今。公元979年、980年,宋朝廷才在莆田设置“兴化县”、“兴化军”,故民间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说。
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广化寺几经兴衰起落,曾于元朝毁于战火,明朝又遭倭寇侵扰化为焦土。民国战乱时期及十年动乱期间,还一度被改作军营和厂房,屡遭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经过重新修建,这座千年古刹才喜获新生。
广化寺依山而造,整座寺庙沿山势自然上升,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寺内树木苍翠,山泉鸣涧,清净幽远。漫步其间,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与寺外喧嚣热闹的新城区相比,有种恍如隔世的穿越感。寺中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照壁外侧所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是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手书;内侧“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赵朴初所书。观音阁匾是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手写的隶书。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坐像金身是雕塑大师王静远先生的杰作。最令人叹服的是,寺前左侧,矗立着一座高约35米的释迦文佛塔,系南宋兴建,曾经受1604年12月29日莆田乌丘屿附近海中发生八级大地震而安然无恙,是全国不可多得的重点文物。
1983年,广化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如今,寺内设有福建省佛学院,并有7所海外廨院,在海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广化寺不仅是佛教圣地,而且承载着莆田历史文化记忆。相传,广化寺前身为“湖山书堂”,本为邑儒郑氏三兄弟结庐讲学之所,为福建历史上第一所学校,后献其所于金仙禅师(即 广化寺开山祖师)。“湖山书堂”开创了莆田文化教育之先河。后来,各地夫子庙、书堂纷纷设立,人才辈出,先后走出数不胜数的状元进士,为莆田赢得“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誉。可以说,广化寺是莆田的一大文脉。
沿广化寺内后山新开道而行,可以见到五六棵有三百多年树龄的油松傲立林中,不仅让人零距离感受“南山松柏”(旧时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美景,也会浮想联翩,仿佛看到莆田宋代名人陈俊卿与皇帝的精彩对话场面。当年,南宋高宗皇帝对莆田竟然能一次性高中14名进士甚感惊讶。面对皇帝的疑问,榜眼莆田人陈俊卿答道:“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莆田自强不息精神,成为学子励志上进的座右铭。
从广化寺出来,抬头可见高大的大门内侧一面,上书“莫向外求”四个大字。当你真正领会其禅意,并领略莆田先民荜路蓝缕开创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便会感叹:美哉,广化寺,百走不厌!

分享至:
打印】  【关闭